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解密隐藏的市场节奏》

(2013-01-13 08:08: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解密隐藏的市场节奏》的作者是拉尔斯.范.塞纳(Lar Von Thienen)。一本好书,照例它的作者一定是有些特别之处,本书的作者自然不例外。不过,再好的作者背景,也不过是锦绣织物的花边而已,书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于内容。

    《盈利魔法之股票时机选择》一书译完并发表之后,常有人来问,我如何看待这本书的内容,以及为什么未曾将它完成。

     虽然我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了翻译之上,研究译作内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但是我仍然对它做了少许的深入。这本书中的方法固然好,不过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中有些内容,比如如何构建嵌套的通道等,有相当的经验成分和主观性。所以,作者的举例说明固然井井有条,一旦读者应用就会困难不小。当然《盈利魔法之股票时机选择》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它深深地影响了后来对股票价格的周期循环理论的探索。《盈利魔法》的最后一章,包括附录我并没有翻译完。因为它们所应用到的数学知识比较丰富,专业性很强,能读下去并理解的人不会太多。如果是数学系的朋友,自然也不需要专门通过这样一本投资类书籍,来掌握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这一章和附录明显呈现了研究性质的表述,作者或许在实际应用,或许尚未验证全部构想。我曾在几年前,见过对应用傅里叶变化进行股市投资分析的方法的评论,虽然那时尚未接触《盈利魔法》,但已经足以让我知晓,在这一研究领域,研究者们遇到的问题还比较多,更卓越的成果也还在酝酿中。

     既然是对《解密隐藏的市场节奏》阅读笔记,怎么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有关《盈利魔法》的内容。聪明的朋友们不难推测,两者之间必然有某种紧密的联系。不错,在我看来《解密》正是《盈利魔法》的高级版本。因为它既解决了我在之前指出的主观性问题,也在数学研究上更完备。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本书的原因。
    不过,我并不准备全文翻译《解密隐藏的市场节奏》一书,而是部分摘译本书内容,部分摘译相关资料,再有部分谈个人理解。因为该书的主要技术内容(我将它们称为Lvt指标)都运行于国内尚不流行的Wave59平台,而且全书有很大篇幅是在讲解如何运用相关的技术指标。既然很难直接应用它的技术,又为什么要花篇幅去撰写读书笔记呢?
    因为本书是对《盈利魔法》的一个更深入研究。它虽然未描述详细的实现算法,却给出了很多很好的思路和出处,根据这些线索,我也找到了大量相关资料,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换句话说,作者没有写的内容,也依然可以自我实现。有没有必要,就留给读者自己去做判断了。

    本读书笔记适合两类人阅读。一类是具有较高数学基础的人,你可以利用本读书笔记所介绍的方法论,去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另一类是具有一定编程能力的人,虽然你可能不完全理解书中所说的数学原理,但是由于算法本身描述清晰,不妨照猫画虎也可以实现属于自己的Lvt指标。

    当然,基于数字信号分析技术而产生的周期循环分析方法,仅仅是研究周期的两大类型理论之一。它假设市场行为是多重周期循环的叠加,每一周期循环的长度与波幅是固定的,之所以出现市场走势的周期不定性,乃是叠加效果的反应。然而,另一派思路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正如我在翻译的另一本书中所描述的,市场行为并不是有固定长度和波幅的周期叠加,而只是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次序结果。就好比夏天的雨后,虫子将会爬出地面,小鸟将会飞来吃虫子一样。我们不知道何时会下雨,不知道何时虫子需要多久才能爬出地面,但是,我们却知道雨后必然有虫子,有虫子就必然有小鸟。Delta理论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之一,只不过它依然不够简洁。或许是作者有更多未曾曝光的细节,或许它原本就还可以更完善。而这一本书将会把基于事件序列的周期循环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说,自然是因为其作者现有的成果,他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指标的发明人(如维尔茨.维尔德),更是一套交易软件平台的创始人。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从系统构建的难易程度和理论的清晰简洁性而言,Delta恐怕还只能望后者的项背了。

    说说到这里,请允许我转一转话题。最初重开博客的动力,是想撰写《缠论心得》系列文章,因为去年我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在阅读《缠论》并在技术上实现和验证它。在此过程中,越发强化了我对缠论的喜爱,因为原文中绝大多数的结论和思路,都逐渐得到证实。很多我能想到的问题,书中都有解答。当然,众所周知,遗憾的是原作并未完成,因此也导致有一些问题再不能得到解答,只能自己去琢磨了。
    
    有关对缠论的观点,我还是要放在完整的系列文章里去谈。因为研究的人很多,如果没有特色,没有真知,拿出来的无非是一个笑柄而已。就现在而言,大言不惭地说,缠论的很多内容我都已经技术实现和验证——譬如缠论的分段,如果不考虑数据误差,我已经百分之百地实现与原文一致的划分(详见微博贴图)——然而“背驰必转折,转折必有背驰”这一项,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内容,还未能得到程序化证明。所以,我也暂时就搁置,换换脑子或许更好些。

    常有朋友留言,好话人人爱听,我自也是高兴有人唱和。不过,有朋友谬赞无私,我就承受不起了。正如一本书中的作者所说,“分享将会带来更多的馈赠”。我何尝不从这些分享中享益甚多呢。如果没有最初的《Delta理论》,我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结识很好的朋友,没有机会一窥国外研究者究竟是如何看待市场与投资的。井底之蛙,永远就只知道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等几个名词而已。

     一个读书笔记的开篇,就唧唧歪歪这么多,年纪大了,真的很讨厌,怪不得闺女总嫌我啰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