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茶】92中茶繁铁:清明醇净

(2010-10-11 17:55:17)
标签:

九二中茶繁铁

下关铁饼

中茶繁体字

88青

分类: 普洱之韵

也许用“魂牵梦萦”来形容这款和“88青”年份接近的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因为昨晚睡的不踏实,几次午夜梦回,在半梦半醒之间,还是感觉两颊生津,想着92下关铁饼(中茶繁体字),不能自已。

醒来后头昏昏的,才意识到,“魂牵梦萦”其实反映了我内心深处对这款茶的喜爱。后知后觉的我,只能在家里,沏上03年的下关特级青饼,让自己可以稍许重温这次品茶的盛宴。

植榕先生去广州半月有余,就是为了精挑细选一批好茶。昨天下午植榕夫人的一个电话,我就以飞一般的速度奔到店里尝鲜。植榕夫人告诉我,这半个月先生在广州天天审评、反复比较,远比平时在店里累多了。先生的一脸疲惫说明了这一切。

92下关铁饼牛皮纸包装,一筒内一个“筒飞”,与“内飞”一样,因此每块饼不再单独配有内飞。筒飞已经发黄,而饼面的包装纸又薄又软,印的是中茶繁体字。打开包装的茶饼,饼面油光漂亮,且让人最为欣喜的是,饼面非常薄,见过各种泡饼和钉饼,而这款铁饼是我见过的最薄的饼。过秤,还有三百四十多克,份量却一点也不轻。压得如此紧如此薄的饼,猜想切饼时肯定很“干”“脆”,果不其然,锥子轻轻几下、“沙沙”几声,很容易就掉落下来。足量,先生下了16克,过瘾!200毫升的水平壶,当然要用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了。

http://s14/bmiddle/53774a75g926b39cfc68d&690&690(透过塑料纸看外包装薄绵纸,能看到纤维,摩挲起来手感更好,有历史感)
http://s7/bmiddle/53774a75g926b39467426&690&690(缺角的一块,被我们喝了,16克)
http://s3/bmiddle/53774a75g926b38fa1742&690&690(饼面极薄)

而品饮时,则是最为美妙的时刻了。20年的沉淀,这款著名的92下关铁饼,演绎了一齣四幕的精彩戏剧!

第一幕,红酒阶段。出汤,栗红明亮,已经很接近红酒的颜色,闻到了典型下关铁饼的香气,清扬,纯净。植榕夫人嗅到了一丝烟味,大家都说这或许同样也是下关铁饼的共同点。而入口即是十分顺滑的感觉,滑得宛若无物一般,而接近喉咙感到了苦味。第二泡,先生试着多闷了一会儿,仍是栗红色,苦味重了些,但依然滑口,无涩味,感觉味道很纯净。三泡,汤色稳定,那一点点烟味也渐渐褪去,而陈韵开始慢慢出来了。老茶质重,往往都能在杯底留香。

第二幕,回甘阶段。三泡以后,苦味稍减,回甘明显。尤其是喉咙,甜甜的,非常舒服怡人,像是有什么在撩拨着嗓子,想到了一个词:“喉韵”。

第三幕,香甜阶段。六泡以后,满口都是清甜,已经基本感觉不到苦味,同时,一股清香味一直在萦绕着。和一般下关铁饼不同,92年这款味道和香气都更加纯净,没有拼配茶的层次和丰富。先生说,因为这款用的是古树料,原来如此!这种清甜清香的感觉持续了有10来泡,汤色也非常稳定在比前两幕稍淡的颜色上。

第四幕,留韵阶段。中生代名茶到了尾水阶段,似乎都很接近,要展现一下自己绵绵不绝的“功力”。高手对招,比拼内力,到了最后,估计都是这种清明醇净的状态。没有苦涩甘甜,只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留下来。88重庆沱、88青饼,还有这款92下关,都是如此。还有余味,但很难描述。突然想到了曼生那句壶铭,再合适不过了:“平壶留小啜,余味待回甘”。

其实,所谓的四幕,也是我之后总结归纳出来的;在实际品饮中,汤色、滋味、香气都是平滑变化的,不会有那么分明的界限。分成四幕,只是强调这款茶区别于其他茶品而彰显的四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这款茶质的厚重绵长,这也正是古树茶的迷人之处。

如何去回忆这款让我喜爱有加的名茶呢,那位从云之南雾气缭绕的仙境里走出来的茶仙子,清新脱俗,恬美淡然,令人忘倦,“此情可待成追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