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一对,元(1271-1368)
高63.8cm,口径14.3cm,足径 17.5cm 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大英博物馆托管。
说起元青花,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对“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对象耳瓶是至正型元青花的标准器,没有之一,全世界仅发现这一对带有详细年款铭文的元青花,因此,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是元青花研究的基础,是鉴定元青花的唯一标杆。
两只瓶子都带有确切几年铭文,右边这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左边这件的铭文略有变化,为“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舍”。两只瓶子的纹饰也有差异,右边这是龙头向左,颈部风凤纹一上一下,右边这只龙头向右,颈部凤纹皆向上飞。
我们一般听到或者看到的这对象耳瓶流失海外的故事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请当时古玩行的专家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认为是赝品瓷而拒之门外,“元代无青花”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最后这对象耳瓶,被英国的一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收藏。而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却不这么认为,耿先生认为这一对瓶是吴来熙运出去的。究竟真相如何,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讲清楚了。
这对云龙象耳瓶出现在伦敦,首先引起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森(R.L.Hobson)的注意和认可,他于1929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Before Ming
)一文,介绍了这对带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纪事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但是霍布森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当时学术界很大的反响。
1952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 (Freer Gallery of Art) 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谱博士(Dr. J.
A.Pope)发表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普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Fourteenth Century
Blue-and-White: A Group of Chinese Porcelain in the Topukapu Sarayi
Muzesi, Istanbul ),1956年又发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 Chinese Porcelain from
Ardebil
Shrine)。他以大维德收藏的这对瓶为标准器,对照土耳其和伊朗两博物馆收藏的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将所有具有象耳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
世纪青花瓷。从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重视和公认。中国学术界将这种类型的青花瓷定名为“至正型”元青花,这对瓶也被称为大维德瓶,成了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

图2.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展出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图3.胫部和台足

图4.上博展出其中一只瓶的铭文

图5.另外一只瓶的铭文

图6.底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