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对晚清豆青釉青花小碟,是我微拍拍到的,两只一共不到百元,底价拍到,看过我之前博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对豆青釉的器物有一种偏爱,我个人认为,豆青是对宋元青瓷的最好继承,他继承了越窑青瓷,龙泉青瓷,甚至是景德镇青白瓷的很多特点,继续保持了如冰类玉的效果和简单的以釉取胜的特征,我想这也可能是我喜欢豆青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类清中晚期的豆青釉瓷器,价格都不是很高,自己还能玩得起。
这对瓷器,器型基本相同,釉色两只略有差异,底款带有“仁”字的小碟,釉色略深一些,另外一个无款的小碟,釉色略浅,带仁字款的豆青碟,内底和外足墙积釉的地方,都显示出青翠的绿色,其它地方则较浅,而另外一只则釉色较为均匀,另外,两只小碟子内底都刻有一个“巨”字,这种刻字的瓷器,表明这是属于”巨“家或者主人名字中带有”巨“的人家的,过去瓷器属于比较值钱的物件,为了避免相互借用时的混淆弄错,很多人家就会在瓷器上刻名字,这个无意识的举动,却导致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我收集的很多器物上都有刻字,有带姓氏的,也有带名字中间字的。
小碟底部的”仁“字,也是带有浓厚的儒家传统文化气息,儒家的仁义传统,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这小小的瓷碟,也带有儒家的哲学信仰,这些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精神源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