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2015-07-04 22:13:26)
标签:

365

吉州窑

剪纸贴花碗

黑釉碗

分类: 瓷器鉴定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博主收藏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碗标本)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吉州窑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其产品尤其是黑釉瓷木叶天目、剪纸贴花、釉下彩绘等在宋元陶瓷中独树一帜,是我国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在民间享有“器走天下”的美誉。

    吉州窑晚唐时期以烧造酱褐、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烧造,但形制已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这一时期的乳白釉瓷有涩圈、高圈足、瓜棱腹碗、饰褐色点彩钵、器盖、菱口碟、唇口和莲瓣纹高足杯等。莲瓣纹高足杯为北宋常见物。碗、钵、碟等施釉不及底,底式切削粗涩。乳白釉钵厚唇或卷唇,釉不及底,支钉烧,有褐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似五代至北宋时烧造。南宋时期的乳白瓷有各类碗、盏、粉盒等。这些器物多满釉,碗釉色晶莹润泽,开冰裂细纹。元代乳白瓷没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芒口太平底印花碗、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

    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外黑内白釉碗、盘、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杯和器盖等。芒口、底足矮内凹.为吉州窑黑釉碗、盏最常见的特点,且多施满釉。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常见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壶、杯、高足杯、鼎炉、罐、器盖和玩具等。胎质夹细砂。
    黑釉瓷纹样装饰大体有剪纸贴花、彩绘、洒釉、剔花、刻花.划花、木叶贴花和素天目等。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是风格独具的装饰。而“油滴”、“兔毫”、“洒釉”等窑变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贵品种。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宋徽宗说过:"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新近出土的黑釉瓷纹饰有木叶纹、鸾凤纹、鹿树兔毫纹、月梅纹、月竹纹、洒釉芦荻纹、散缀梅花、虎皮斑、剔花填釉折枝梅等。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这些异彩缤纷的釉面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美好的记忆。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使画面整体与盏碗轮廓匀称协调。
     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1975年,在东京博物馆举办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吉州窑的兔毫斑、鹧鸪斑和玳瑁斑成为传世珍品,日本国珍藏的剪纸贴花盏被誉为国宝。1976年,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不少属吉州窑烧制。韩国中央博物馆陈列的42件吉州窑瓷器被视为稀世珍品。英国博物馆所藏的吉州窑产凤首白瓷瓶堪称瓷中尤物,木叶天目盏则被列为国宝。
    南宋江西诗派代表人物陈与义《书怀示友》诗云:“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柏树解说法”是据唐赵州和尚以“庭前柏树子”回答“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著名典故;“桑叶能通禅”之说源自医方,据唐初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中“正禅方”记载,以“春桑耳、夏桑子、秋桑叶”等捣练配置服用能证禅境,并最终达到“得见佛性”的殊胜境界,这应该是佛教寺院传出的方子。若茶盏中贴上菩提叶为装饰,正可寓意茶道中蕴藏佛性与觉悟,桑叶是最佳的替代品。庐陵一带禅院茶风盛行,晚唐五代以来,“饭后三碗茶”就已成为吉州永和镇禅僧的“和尚家风”。南宋爱国名臣庐陵文天祥《游青原》诗云:“活火参禅笋,真泉透佛茶。”这正是青原山净居寺以茶参禅的真实记录。宋代饮茶之风盛行,宋徽宗用吉州窑造烧的茶具品茶时,评论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因此,世人用“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高度赞扬了吉州窑茶盏取得的成就。
    建国后,当地政府加强了对这一古窑遗址的保护。1965年郭沫若在吉安访问时,特别对吉州窑的遗址状况很关切。他说:南有吉州,北有磁州,还有景德,古窑瓷片在国际上都很珍贵,要妥善保管,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见证。
    198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对吉州窑进行了首次发掘。尔后又相继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采用传统技法,研制生产各种仿古瓷,一些档次较高的器形产品正逐步得到恢复,并远销海内外。千年古窑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器走天下”的盛况有望得以重现。
   
 标本内壁,有两个完整的剪纸贴花,贴花图案是传统的窗纸一类图案。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从漏胎处来看,是一种灰白胎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外壁是黑釉,中间有一个个白色的斑点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底足为小圈足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网上查到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碗,内壁釉色同本人标本一致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网上查到的吉州窑剪纸贴花碗,剪纸贴花图案同本人标本一致
瓷器学习笔记之七 <wbr>--吉州窑:桑叶能通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