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很多家长领(确切地说是拽)一个孩子,脚步匆匆,嘴里还嘟囔着:“快快,要迟到了!”再看孩子,有的在抹眼泪,有的可能满脸的不高兴,总之是看了让人很难受。不知道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上课,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听课状态。
9月份后sam开始上英语课,是周五的晚上,晚高峰啊。本周五北京又下小雨,全城堵车啊(附图,图片来自中国网),后来新闻报道:比下雪天还堵呢,不知道那天有多少孩子上课会迟到,政府的作为呢(我等平民就不
http://s7/bmiddle/5376872ct909c212da966&690
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
多论了)?在这种情况下,sam遇到了上课迟到的事情,英语课迟到这样处理:迟到的孩子一律由教务老师在教学区外领进教室,家长不准进教学区。孩子迟到当节课还得不到表扬的分卡,sam见过此种场景,对迟到的事情比较敏感。那我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呢?
讲讲我们迟到的经过:周五下午暴堵,sam妈妈从单位开车到家接sam去上课,一共七公里的路程,竟然开了一个半小时,到了已经是快6点钟了,sam上课是在六点二十分,铁定迟到了!在小区的停车场,sam已经和阿姨等候好半天了,看见我就大喊:“妈妈,我们要迟到了吧?我敲月月(同院一起上课的小朋友)家的门,她也不在,是走了吧?我不想去了!”停下车,掩饰着内心的着急,我故作镇静:“没关系啊,今天堵车啊,我们坐地铁去,很快就到了,别着急!”接过阿姨递过来的东西,我和sam赶紧往地铁口赶。路上,我告诉他:“迟到是不对,可是今天实在是太堵车了,这件事情妈妈也没有办法。”急急忙忙赶到地铁口,上了地铁,小孩子又开始说:“妈妈,我这次肯定没有分卡,老师说迟到就不给分卡,那我的分就少了,不如别的小朋友了。”正好地铁里人不算多(人多时没法讲话),我蹲了下来,平和地跟sam说“学校有规定,迟到的小朋友都没有,老师不给分卡是有理由的。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这次没得到没关系的。就像跑步一样,总有人获得第一名,有人是最后一名,只要你尽力跑了,得不了第一名也不要紧!再说了,我们不一定非要得第一名啊,第三名也不错啊!不管你是第几名,妈妈仍然认为你是最棒的!你看,刚才你和我一起跑过来,多棒啊!”从地铁上来,我们又急匆匆地走了一百米到教室,我瞥了一眼表,已经是六点半了。好在教学区的灯还亮着,有两个老师在门口等着领孩子进教室(看样子迟到的人不少)。我抓紧时间跟sam说:进教室后,不要说中文(老师要求),找到座位,今天会有很多小朋友迟到,老师不会批评的,进教室后一定要好好听课哟!”孩子懂事地点点头,神情平静,看着他的沉着,我突然想起了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的一句话:“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下课后,sam又快乐地和我聊天,好像忘记了发生的事情。与老师沟通,老师说今天迟到的孩子很多,堵车也没办法。Sam一开始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进入状态,回答问题很踊跃,学得不错。虽然没有得到分卡,但仍然得到了“金牌奖”。
这就是我们对这次“迟到”事件的处理,我不擅长讲大道理,但我知道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孩子的心态—这点,许多有智慧的家长处理得更好。最后,引用《爱和自由》中的几句话:“有时孩子还不能从理智中决定行为,他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蒙特梭利提到,在意志的形成过程中,人的精神是一座在秘密中自我构建的建筑物,它的建筑者既不是母亲也不是教师,而是儿童自己。无论是母亲还是教师,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儿童工作,“帮助”是他们的任务与目的。”—与所有的妈妈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