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充分 快乐而行—学琴的准备及如何当好陪练
(2010-09-03 15:37:04)
标签:
育儿学琴准备陪练方法快乐 |
分类: 妈妈随笔 |
上篇博客,我摘录了一位老师的《学琴何必太专业》,感觉他写的很好。我赞同:业余学琴的“学好”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Sam同学在七月份开始学钢琴,时间不长,而我这个妈妈虽还只是个初级陪练,但是也有了自己的感受。
我喜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sam同学学琴的事情上,我还是先做了一些准备的。今年春节左右,带 sam去买玩具,在金源mall四层有一家琴行,路过就进去看看,他看到钢琴很兴奋,自己胡乱在键盘上弹了几下,对这个能够发出美妙声音的大玩具比较感兴趣,就吵着要我们买,这哪能随便答应呢?周围早有琴童家长说,先学再买,不然会后悔。我可不想浪费钱,就告诉儿子,必须学后才可以买,他就答应了。买琴的事一直拖着,小孩子记性到好,经常念叨。三个月后,得知邻居有个小朋友买了琴并已经开始学,我们就去参观了一下。看着小姑娘弹,儿子又开始说我也要学,他很认真的样子,我想可以开始考虑这事了。我开始做功课,周边人士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看着家长们的酸甜苦辣,我深知:学琴可是个大工程,磨炼孩子意志(即使快乐学习,能坚持多年也不易啊),更多的是在考验家长呢。我报着单纯的想法:从小学会一样乐器,有艺术的熏陶,将来会欣赏交响乐、歌剧等等就可以了。
广泛了解后,我买了如下的书:林华著《学琴日记》,这本书主要是给家长看的,告诉我们学琴中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尤其是怎样陪伴和指引孩子,我觉得看后还是很有启发的;台湾胡雅雯的《快乐玩.轻松学乐理》,让小朋友通过贴贴画画,掌握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小汤姆森教程的一、二册,附的是孔祥东的讲解光盘。首先,我先开始了学习,第一册的汤姆森很简单,我小时候弹过电子琴,也想试着学习钢琴(没想到学得还不错,现在也学到了第二册了)。我现学现卖,教儿子学习五线谱,看孔祥东的盘,他饶有兴致,学得很快,一个月后,买了钢琴。琴搬进家里,我盖上布,不让sam弹,告诉他必须老师教了以后可以弹(他让我教,我也不教,担心自己的指法不标准)。看着孩子急切学习的样子,我开始为他物色老师了。
带着sam去小区里一位老师那看了一下,老师说孩子还是有点小,尤其是男孩子还是大些好学琴好(估计是学生多,顾不过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找到了现在的钢琴老师,老师比较年轻,是钢琴专业的老师。我先和她交流了一下想法,孩子要学习,必须从严要求,但是我希望在教学中,多鼓励,方法多样一些,初期以提高兴趣为主,慢慢再提高。老师喜欢带零基础的孩子,能够从头培养,同意我的观点。Sam同学就高高兴兴去学琴了,第一节课,一下过了七首曲子,孩子高兴,老师也高兴,表扬儿子的手型好(手宽,指尖肉多,弹琴有力度,我一直认为跟他从小拍篮球有关),适合弹琴,我这个陪练更高兴了。
现在儿子学琴有两个月了,上了六次课,我感觉目前还是很有兴趣,他学琴进展很快,三节课就过了小汤第一册,现在第二册也已经学了近一半了,同时,音基也学了四课了。每天练琴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我总结了当好陪练需做到的几点:
1、坚决做到“零吼叫”:毕竟是孩子,他犯个指法上的小错误在所难免,想想你是大人了,不也会出错么?干吗着急吼孩子呢。
2、热情地参与其中:孩子学琴同时,我也在学(预防老年后脑筋不转),每次比他早学一课,我在他休息的时候主动弹上一曲,他看我积极性很高,也抢着弹呢。
3、发挥想象力:孩子们的形象思维都很强,别以为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感受:sam弹《太阳升起》时,让我当太阳,在旁边表演太阳升起;弹《上学的日子》,告诉我是一群小伙伴们在校园里做游戏;弹《扬基歌》,让我雄赳赳、气昂昂作士兵状。不论他理解的对与否,我觉得他有兴趣就好。
4、弹琴不要只强调弹的次数:经常有家长说,孩子一晚上同一曲弹10或20遍,我觉得:的确是熟能生巧,可是对小孩子而言,太枯燥了他们会反感。我们一般每节课学三首以上的曲子,每晚基本都弹,但是我要求他如果一遍能全对,一遍也可以过。如果弹不对,自己看着安排时间,但是必须弹对了,这样,孩子弹的时候特别集中精力,我也不数遍数。但目前是每次回课时,都能够过关,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
或许刚刚开始学,我们还没有感觉到枯燥;学琴的路漫长,快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