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四海无心客
四海无心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58
  • 关注人气:2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谭·廿】浅说诗病

(2022-05-20 10:21:44)
标签:

古诗谭

诗话

诗病

分类: 无声无色
【古诗谭·廿】浅说诗病

—无心—

  诗之病多矣。

  不同时不同代,对诗病的看法有所不同;不同诗家,对诗病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如齐梁时所谓“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见《【古诗谭·四】格律诗的进化》),至唐时已弃之迤逦。

  唐诗鼎盛,但宋人却并不无条件认可,如苏辙于《诗病五事》中便认为“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而“李白诗不知义理”。同时代沈约则认为“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

  王维诗《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中因为用典重复,清人便诟病其“五诗中,羊祜事凡二用,晋明帝事凡二用,王子晋事凡三用,魏邓哀王事凡二用。右丞全不以此为诗病,若使今人下笔尔尔,有不訾其俭于书卷者乎?”

  这些都是上等见识。而一般如避讳、用韵、用字等等,皆是初入门者之病。

【古诗谭·廿】浅说诗病

  宋人吴聿说“人有三百四病,马有三百八病,诗病多於马病”,阮阅诗云:“古人诗病知多少,试问从来疗得无?”姜夔更说“名家者各有一病”。诗如人,只要存在便会有病在,从这一方面讲,诗病永存。

  有云:“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知古人长短,才能知趋避,才能不盲目效仿,才能避免误以古人之谬为正。如白石道人言:“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欲除诗病,非广读博采深玩思辨而外,更无他途。

  今世人作旧体诗之病滥矣,而以两病为最,可用两“格”概括:一是格律,一是格调。前者,今人只重韵字而不慎讲求诗格,致使诗失去韵律;后者,所表及用词太过俗陋或生拗,致使诗失去韵味

  既无韵律又无韵味,岂能谓诗?

(2021.6.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