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永远不是个好主意
(2011-09-13 14:21:34)
标签:
杂谈 |
很多人中秋节一定没有过好,时尚杂志《嘉人》该不该郭美美做专访的事没讨论清楚,哪有心情吃月饼。
花好月圆之夜,无数人却在微博上激烈论战,反对《嘉人》专访郭美美的人觉得,媒体是社会公器,要有价值观,要有社会责任感,做事要符合公共利益、捍卫公共道德地线,不能为了轰动效应而去给坏榜样提供舞台,而支持的人则认为,媒体应该有客观报道的自由,不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借口消灭某一种声音。
有的网站为此还特意展开了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反对的人占7成,支持的人占3成。“多数派”人多势众,发言义愤填膺,而“少数派”人数虽少,却也顽强抗争,不时还要劝说多数派,“不要成为网络暴民”。
我深深地理解多数派的心情,因为当初的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红十字信任危机,深深伤害人们的情感,点燃了大家内心的愤怒,然而时至今日,仍然真相迷离、悬念丛生,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竟然有人看中了郭美美通过丑闻得来的“名气”,请她做网游代言并演唱主题歌,现如今,郭美美背后的团队认为时机到了,于是有选择性地联络媒体做专访,力图一举“洗白”,这实在令人气愤,因此,大家认为媒体决不应该配合,最好让郭美美今生今世只能躲在无人问津的玛莎拉蒂里抱着爱马仕哭泣。
持续了整个中秋节的争论千头万绪,不过,无论大家有多少愤怒和正义感,让媒体整齐划一地封杀郭美美都不是个好主意,我们要争取和捍卫的,除了公共利益,还有每个人自由表达的权力,很多时候,后者甚至更为重要,你可以抵制郭美美代言的网游、不看她参演的影视剧、不听她唱的歌,这是你的选择权,但不能越界去剥夺其他任何一个人应有的权利,除非法律作出了审判。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个“坏人”,就把他(她)不由分说地关进小黑屋里。
让郭美美无处容身能带来一时的群体宣泄快感,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悲剧,这种情形并不陌生,我们一直高喊着捍卫自由、透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美好的词语,但行动上却往往背道而驰,而且一不留神就回到了打着正义旗帜、多数人剥夺少数人平等权利的老路上,这实在令人沮丧,让现实变好需要更多的理性和包容,可我们一愤怒起来,就忘记了权力边界,身后又拖起了一条“专政”的影子。
因此,我宁愿郭美美利用媒体采访的机会把自己洗白了一点点,也不想看到又一次轰轰烈烈的集体沦陷。
对于媒体来说,采访郭美美是有必要的,她的话无疑是构成事实真相的一部分,虽然现在郭美美接受采访是其团队策划的“洗白行动”,但具体去采访的是媒体,如何避免被引导、被操纵,考验的是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哪些是对事实有价值的,哪些是无意义的炒作,成熟的媒体需要做出判断。
也许最大的问题在于,媒体并不都是足够成熟理性的,有的时候还和郭美美一样容易虚荣。比如,有记者采访之后将他同郭美美的合影放上微博,夸赞郭美美单纯可爱,于是报道未出便失去了媒体的客观形象;有的媒体报道的内容没什么价值,精力全用在以郭美美为噱头自我宣传;有的媒体开篇便以郭美美的口吻写道,“之前没有一个采访,曾如此关心和追问过,在这场风波中,来自她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相当于无视同行的感受,自己送给自己一面锦旗……
和任何人一样,郭美美也是这个时代的影子,我们不喜欢这个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时代,但要改变这个时代,也许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前一篇:又一个形象工程的倒掉
后一篇:“京城四少”只是W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