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
(2010-04-10 22:15:24)
标签:
杂谈 |
今天又写了篇头疼的稿。关于上海球迷闹事儿的。
头疼是因为,得用几百个字把这件事分析清楚,这怎么可能呢。
事情看上去很简单,裁判最后时刻判上海队犯规,当时两队打平,结果,广东队帕克两罚不中,但却补篮命中,绝杀了上海队,结果,球迷不干了,喊黑哨,扔东西,铺天盖地往球场里砸,期间还有一个球迷进入场地,追打裁判。这还不算完,大量球迷赛后聚集在场外,高呼口号,围堵球队大巴。
这应该算是一次球迷骚乱,属于现在流行的“群体性事件”,在即将举办世博会的上海,这应该也算是件不小的事,还好没人自焚。
这件事里面,导火索是裁判,但裁判判罚是应该有权威性的,裁判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他只是在工作,因此不该承担责任。
赛区组织者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比如加强安保和组织,但球迷要砸东西、要围堵,赛区也阻止不了,所以,他们只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争取下次更严密,比如禁止球迷带饮料、食品、以及一切能投掷的东西,但这很难杜绝,又比如,把守好所有通道,不允许球迷进入场地,但是,一些球迷身手了得,可以轻松翻越围挡,也难保万无一失,还比如,安排球迷赛后尽快疏散,但这也要球迷自己愿意才行。
好了,就剩下最主要原因了——愤怒的球迷。
这要怎么说呢?归根结底,是球迷素质和球迷文化的问题,也就是公民素质的问题。
球迷认为,球队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要挺身而出,抗议不公。
这听上去很好,但球场不是战场、更不是强制拆迁现场,比赛胜负不是由球迷武力决定的,这只是比赛而已。
但是,说得好听一点,很多人真的有这种英雄主义倾向,而且,当他们聚集在一起,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就形成了极端的力量,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时候,理智是不存在的,公共道德更谈不上,只有他们得到满足和没得到两种。
似曾相识是不是。
当形成群体暴力的时候,就没有理性可言,道德底线也被抛弃,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以群体利益行动,不考虑和承担行动的责任。
这要怎么说呢?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但可惜的是,柏杨先生已经过世,但中国人的一些丑陋却仍然存在,而且将在很长的时间里存在下去。
这其实不能怪球迷,中国人原本是知书达理的,但几千年来,阴暗的一面也在累积,而在最近的60年,前一半所作的就是打碎一切传统、文化和道德,后一半所作的是让传统、文化和道德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其结果就是这样,距离现代文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权术、暴力、欺骗、背叛、陷害大行其道。
这样说来,球迷在球场内外抗议一下黑哨算什么呢,充其量只是短暂的发泄而已。
什么是严重的呢?还是不说的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