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舞台
(2008-08-11 15:08:01)
标签:
奥运体育 |
天才的舞台
说句容易让大家沮丧的话,奥运赛场是属于天才的。
我想很多人会反对上面这句话,因为奥运会“重在参与”,而且很多人会举出莫桑巴尼的例子:那位来自赤道几内亚的哥们儿,拿着外卡参赛,在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游了1分52秒,很长时间里,泳池中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对手们都纷纷换好衣服准备去吃饭了,要不是全场观众为他热情喝彩,莫桑巴尼可能都完不成比赛,在此后无数次的电视重放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最后三米,他随时都有溺水的可能,救生员的影子都出现了。
很多人被莫桑巴尼感动,但莫桑巴尼只是一个特例,作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濒临溺水的奥运会自由泳选手,他代表了拼搏和参与精神,但奥运比赛追求的还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是奥运赛场和健身广场的区别。
天才是每一届奥运会的主角,比如菲尔普斯,他站在泳池就是没带斗篷的超人,任何泳姿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他在水立方要做的就是破个纪录、取走金牌,然后看着整个世界大惊小怪。
这就是天才,面对天才,我们通常的反应就是目瞪口呆,暗自思忖基因这个东西的来龙去脉,无奈地紧紧握拳,对上天的不公平表示自己的强烈愤懑。深陷于整个世界的震惊和嫉妒之中,菲尔普斯一定觉得很好笑。
在描述天才方面,语言明显乏力,最好的做法是一言不发地把自己扔进沙发,目睹天才为所欲为,奥运会是属于他们的,当然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他们是“现象”,而我们、甚至包括他们的对手,都只能是“目击者”。
如果你不愿意承认赛场上有“天才”和“非天才”之分,那么请你看看郭晶晶和吴敏霞,她们在三米板上自如的样子完全不像在比赛,她们的视线中没有对手,神情平静得像是脚下清澈的水面,然而从容若定之中,那种不容置疑的气度令人肃穆。
承认天才的存在没什么不好,在很多领域里,都是天才在引领我们前进。想想刘翔,在高栏尽头,他仿佛是基因突变的亚洲人,而他的天赋带动了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关注和发展,现在,我们在泳池里又出现了天才选手,张琳拿到的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创造了历史,个人速度竞技项目最能体现人的运动能力,这也是长期以来让男同胞们望眼欲穿却有难以启齿的一块心病,昨天,张琳在教练团队的帮助下,终于用奖牌证明了中国男人的潜力,明天一早,男同胞们可以开始额首相庆:中国男人,终于水陆全能了。不过,兴奋不宜过度,因为这个项目的金牌得主是韩国的朴泰桓,这个5岁时因为哮喘病开始练习游泳的孩子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看看他最后冲刺的力度吧,谁都看不出哪里才是他的极限。
如果还有人舍不得把比赛交给天才,那很巧,梦八出场了,还用再说什么吗,那就是个天才集中营,他们和中国队的交锋能够引爆奥运会开赛以来的收视纪录。
向天才们致敬,向打破了女子十米气手枪奥运会纪录的郭文珺致敬,向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冠军妈妈冼东妹致敬,奥运会就应该是天才荟萃的舞台,有天才的奥运会才能有意思。
最后不合时宜地替中国男足说句话,其实他们当中也有天才,比如那两个得到红牌的队员,我想他们只是入错了行以至于一身天赋无从发挥,如果加盟跆拳道队,单凭潭望嵩那记李小龙式的飞踹,说不好就能替中国男人打回一块奖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