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代县雁门关长城旅游 |
分类: 行走中国 |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以北20多公里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一道重要关卡,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自古以来有很多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战国时期的赵国曾派大将李牧在此驻守,也曾由此出击,大破匈奴。汉朝时王昭君就是由此出塞和亲。宋朝时杨家将就是在此一带与辽国作战。元代以后,疆界北移,内长城作为边界的功能减弱,雁门关也不再作为边塞,关城逐渐荒弃。现存关城,主要是明代建筑。2009年前后,对雁门关城进行了重新整修,如今作为一个5A级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雁门关是一道险关,所以难通公路。从代县过去,可以有景区南门和北门两个选择。多亏事先做了点功课,没有去更近一些的南门。因为从南门走到关城主要景点,需要爬4公里左右的关道,而且只能原路返回,南门那里的公路又是个死胡同,必须原路返回代县附近再绕过景区继续北上。所以走北门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
在代县县城找了家超市补充了车上的吃喝给养,选择走G208二淅线的山路去雁门关景区北门。这段路在山中穿行,颇能体验雁门关所在山势,一路上有“雁门险路十八弯”,经常有之字形的大弯或者发卡弯,路上还有牌子标记着这是第几道弯。路上还经过了雁门关伏击战战场遗址。那是1937年9月日军占领大同后,继续南犯太原,八路军在此地针对日军运输车队打的几场伏击战。


在景区北门买了票,同时需要乘坐景区区间车从大门一路上山。
下车处有名人壁,景区入口两侧,有一长排杨家将的雕塑。一边是杨业杨六郎等男将,另一边是佘太君穆桂英等女将。


入口是明月楼。门前有两尊铁人,和晋祠的铁人有些像,颇有宋代铁人的风格。


过了明月楼,通往关城方向是雁门关村,看起来仍然是有村民居住的地方。建筑颇有本地特色,不过看起来很新,应该也是专门为旅游而装饰过的,大多是招待游客的民宿和餐厅。



接近关城下面,是新修的边贸街,据说明清时期也是交易繁华的地方。如今这里都是出售当地特产的店铺,有当地出产的杏仁,黄芪,肉酱等特产出售。

这里是关北瓮城的大门。
城外有一间不大的关帝庙。

雁门关段的长城大致为南北走向,西门为地利门,上方城楼为宁边楼。门上方的地利门几个字,据说还是武则天所题。



进了地利门,随着人流穿过关城前往东门。原本雁门关只剩下了两座城门楼,现在重新补上了关城城墙,两边的长城段也就有了模样。整体关城是个沿着长城的狭长形状,从西门到东门就是蜂腰部。

东门是朝向关里的城门,名为天险门。雁门关是雄踞在山口处的关卡,两侧都是山头,从天险门往山下看,就是一路盘桓而上的关道。关道应该也是重新铺过的,但是接近关城这一段,保留了原始的状态,路面就是山石。

天险门之外,是镇边祠,再往下是雁门关的驿站。

我们决定沿着关道往山下走一段。


沿关道往下,走到云际泉雁池这里。这是一处泉眼,现在修成了一个池塘,眼下只有一汪死水。

不远处有一座壮士亭。这是1926年阎锡山的晋军和冯玉祥的国民军在此作战,阵亡的晋军士兵埋在这里修了一处关陵,阎锡山又修了这样一座亭子作为纪念。
从壮士亭这里俯瞰下山的关道,能望见山下的观音殿。往山下一直走三四公里,还有几处景点,包括昭君出塞的浮雕和雁靖坊。但是山路遥远,然后还要重新爬山走回来,决定就到此为止,不再往山下去了。
在雁池附近,看景区定位,这里应该是“萧峰跳崖处”。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写萧峰就在雁门关跳崖自尽,如今景区就选了这个地方作为景点吸引游客。这里原本有个很不起眼的石碑,但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往山下看,是个陡坡,但是长满了树木,估计跳下去也死不了。抬头往上看,我只能猜测萧峰是从上面跳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