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山西(1)D1晋祠-1

(2021-10-07 14:29:32)
标签:

山西

太原

晋祠

唐叔虞

鱼沼飞梁

分类: 行走中国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好几年前,我就曾经规划了这个暑假要带孩子去的地方。可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外是去不了了,原计划无法实现,只好看看国内,于是选定了山西作为今年暑假的旅行目的地。今年刚放暑假就出门,运气不错,躲开了后来的暴雨山洪和南京引起的全国性防疒措施。

 

山西是个好地方。有俗话说“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陕西出土文物众多,但是山西留存的各种古建筑和寺庙尤其具有代表性,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山西位于北方,离我们比较近,我竟然还从未去过,这次一定要补上这个空缺。

 

乘坐西藏航空的飞机,一早起飞,中午时分在太原武宿机场落地。在一嗨定了一辆本田缤智,结果取车的时候,工作人员说那车被送还到了火车站,给我免费升级了一台现代ix35。这车比我原来预定的车要大,而且竟然还是辽A的车牌,看着亲切,于是就选这台车了。洗好车开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行走山西(1)D1晋祠-1


看看时间还早,决定径直先去太原的晋祠看一看,然后再奔代县。

 

晋祠原本是供奉唐叔虞的祠堂。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的同母弟弟,姓姬名虞,按照伯仲叔季的排行,被称为叔虞。又因为封地在这里,当时为唐国,所以被称为唐叔虞。后来叔虞的儿子姬燮(燮父)迁居晋水之旁,又改国号为晋。所以他们被认为是晋地的始祖。晋祠最大的大殿圣母殿,供奉的是叔虞的母亲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

 

把车在晋祠景区停车场停好,还要走一段才是景区的大门。晋祠差不多是太原最著名的名胜了,最近几年围绕古老的晋祠又修建了很多可观赏游玩的景区。这部分新修的景区占了晋祠外围很大一块地,不过好在并不收费。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这是晋祠景区的东大门。在这里找了一位导游,希望她能带我们迅速地看完晋祠的精华。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大门外需要用手机app预约入园,主要是为了防疒的需要。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进了门就是模仿晋祠著名古建“鱼沼飞梁”新修的一个池塘和石桥。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往前是唐园。太原是李渊的发家之地。李渊原来是太原守备,后来在隋末各地起义不断的情况下也在晋阳起兵反隋,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因为太原在古代属于唐地,新朝代就以唐为国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唐园进去后的影壁。上面是从山西民间征集的历史砖雕,一面是福禄寿三星,另一面是八仙过海。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飞龙阁。下面有一条小隧道。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过了这道回廊,是唐太宗和他手下几位著名大臣的群雕。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导游说这段公园近年被翻修了几次,现在的道路和亭台,也是前几年刚刚修建完成的。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这里的水,就是从晋祠里面流出来的难老泉。据说这难老泉一直不干涸(实际上在1993年之后因为水位下降也干涸了),种出来的稻米很好吃,是养育了太原的水源。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再往前走,才是真正的晋祠博物馆,走到这里才需要购票入园,所有的古建文物实际都在这里面。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进门左手边的讲解栏里,介绍了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鱼沼飞梁和献殿。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还有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像,周柏和难老泉。

 行走山西(1)D1晋祠-1


院子里很多名木古树。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在中轴线上的第一个建筑,挂着三晋名泉的牌匾。实际上这是水镜台的背面,正面是一座戏台。这是有节日社火祭祀活动时,唱戏表演的地方。建造年代不详,但是建筑本身有明代特色,正面的水镜台牌匾,是清乾隆年间所题。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继续往前,是会仙桥。建于明代的石质建筑,因传说四月初四有仙人在此相会而得名。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在会仙桥的另一端,则是金人台。中间是明代琉璃小阁,是祭祀时焚烧祭文的地方。台上四角分别有宋代铸造的四位铁人。铁人手里似乎应有兵器,可能是木质的已不存。历经800多年,铁人大多伤痕累累,有修补痕迹,其中一尊是1913年民国年间补铸的。唯有西南角的这尊保存完好,是宋代原物原样。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紧挨着金人台的,是对越坊。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立的牌坊,对越二字,语出《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功德。

 行走山西(1)D1晋祠-1


接下来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的献殿,建于金大定8年(1168年),是祭祀圣母时摆放贡品的地方。建筑结构简单,似殿又似亭。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从献殿往前,就是晋祠的另两座国宝建筑,圣母殿和鱼沼飞梁。鱼沼本是一处泉眼,因为有很多鱼而得名。在泉眼形成的池塘上方,有十字形的石质桥梁,被称为古代最早的立交桥。鱼沼飞梁曾在《水经注》中被记载,证明至少在北魏年间晋祠就有该建筑存在。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圣母殿一侧是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一棵古柏已经倾倒,但恰好生出另一株古柏,将倒伏的周柏托住,使圣母殿没有被压倒。两株柏树至今仍有生机,令人赞叹。

行走山西(1)D1晋祠-1

行走山西(1)D1晋祠-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