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西兰(8)毛利文化村-1

标签:
罗托鲁阿蒂普亚毛利文化村波胡图间歇泉旅游 |
分类: 行走大洋洲 |
新西兰的毛利人并非是土生土长的。按照现代科学家的考证,最早是来自于东南亚的居民(基因上与台湾高山族非常接近),乘坐独木舟之类的小船,逐渐向南太平洋扩散,直至如今的波利尼西亚等群岛。目前认为是在公元950年探险者库普,发现了“长白云之乡”新西兰,将最早的毛利人送到了这块土地。如今新西兰的毛利人口占15%左右,当年毛利人与欧洲殖民者在1840年达成的《怀唐伊协议》成为新西兰的立国文件。
毛利人与澳大利亚土著有明显的区别,不管是从肤色,语言,还是文化方面。相对于澳大利亚土著,毛利人的文化似乎更加开化一些。
毛利各部落散布于南北岛各处,罗托鲁阿是个接触毛利文化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有专门接待游客的毛利文化村。看新西兰旅游局的官网介绍,罗托鲁阿至少有3个有丰富参观内容的毛利文化村,而蒂普亚(Te Puia)是最热门的一个。于是事先订了蒂普亚的门票,从怀奥塔普地热世界出来,就开车去参观毛利村。蒂普亚毛利村离罗托鲁阿市区很近,就在稍微南部一些的地方,早上去怀奥塔普的时候,曾经从门前经过。
整个蒂普亚毛利村是个围起来的大观光区。在景区的大门口,有现代艺术家创作的毛利文化雕塑。
这是在大门口的迎宾石。
进景区大门,右手边就是每个毛利村都会有的毛利会堂,原本是毛利族人开会议事的地方。现在这里是进行毛利文化歌舞表演的地方。我们已经预定了门票,稍晚会来观看表演。

旁边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储存屋(Storage House)。这也是每个毛利村非常重要的建筑,主要用于储存粮食。一般下面有柱子保持与地面分离,柱子和房屋本身都布满了精美雕刻。蒂普亚村的这个储存屋,更像是一个用于展示的艺术品,容积太小了。


毛利战船,基本是个独木舟的形状。

毛利人的原始住处。
建到一半的房子,用于展示其内部结构。
毛利人的居所。
有精美装饰的似乎是原始的毛利会堂。

在新西兰非常常见的蕨类植物,如今已经成为新西兰的logo和象征。
旁边还有一个专门展示新西兰国鸟Kiwi奇异鸟的展厅。因为kiwi鸟习惯在夜间活动,所以室内光线极暗。我隔着玻璃拼命在黑暗中寻找奇异鸟的影子,可是什么也没见到,只好失望地出来了。
蒂普亚不仅仅是一个毛利村,同时也是一个地热公园。领地内分布着众多地热景观。包括号称是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波胡图间歇泉(Pohutu Geyser),喷发高度最高可达30米。它旁边是伴生的威尔士王子羽毛间歇泉(Prince of Wales Feathers Geyser),规模要小一些,通常比波胡图间歇泉稍早一点喷发,稍晚一点结束。这两个间歇泉算是喷发频率比较高的,一般每小时喷发1-2次,所以被容易被游客观赏。周围还分布着另外四五个小规模的间歇泉。






有几个巨大的泥浆池。黑色的泥浆中翻滚着巨大的气泡,热气腾腾。

来到已经停止喷发的波胡图间歇泉旁边,这里始终烟雾缭绕,热气不断。




不远处有天然蒸汽通风炊具,可以利用下方地热蒸汽来烹煮食物。
一路走来,能见到和怀奥塔普类似的一些火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