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西兰(2)萤火虫洞

标签:
waitomo地下洞穴萤火虫ruakuri洞旅游 |
分类: 行走大洋洲 |
度过在新西兰的第一个夜晚,早早起床,准备出发。
这是昨晚住的Airport Gateway酒店外观。
我们租的车是现代Imax。新西兰租车的车型与在美国见到的差别比较大,选择范围相对小一些。车况虽然还好,但里程数和新旧程度也明显不如美国。这次为了能宽松的安排下两家人和行李,选了较为宽大的现代Imax 8座版,除了这一款也没有其它太好的选择。这款车是柴油车,在燃料消费上能稍微省一些。
奥克兰机场在城市南郊,我们离开后直接开上向南的高速公路,过奥克兰而不入,等回来时再来看这座新西兰的最大城市吧。以前来过新西兰,知道新西兰的路上也处处是风景,一路也在不停地抓拍,看道路两侧的玉米地,牧场和田园风光。



一路经过小镇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德基,麦当劳,赛百味,汉堡王等快餐店一字排开。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按计划抵达了Waitomo,准备参观这里的萤火虫洞。
萤火虫并不是通常说的Firefly,而是特指南太平洋地区特有的Glowworm。这种虫子外观是一种蠕虫,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在洞壁上垂下粘液的丝,靠尾部的荧光吸引其它昆虫被粘液丝捕获。成熟后会结蛹,孵化后变成像一只大蚊子一样的成虫。成虫的特点是没有嘴和消化器官,在短暂的生命尾声忙于交配和产卵,随后死去。
萤火虫的蓝色荧光就像夜晚的星空,非常深邃迷人,是新西兰非常著名的观光胜地。14年前我曾经在南岛的蒂阿瑙TeAnau参观过那里的萤火虫洞,不过新西兰最著名的还是Waitomo的这一个,我想是因为这里离奥克兰比较近,而且交通方便,所以在游客中比较出名吧。
Waitomo地区有很多地下溶洞,被开发出来供游客参观的除了最为著名的萤火虫洞之外,还有Ruakuri洞和Aranui洞。我在网上订票时,选择了最受欢迎的双洞套票,就是Ruakuri洞和萤火虫洞。Ruakuri洞曾用来给《魔戒》录制音效。
11点来到了Ruakuri洞的游客中心,在这里等待向导分批次引领游客参观。
11点半向导带领我们出发,走不远就是Ruakuri的洞口。这个洞口看上去似乎是人工打造的假山。
进去之后是一个很大的钢铁材质的螺旋楼梯,灯光昏暗,但是能看得见路。
沿着螺旋楼梯下到底部,在入口处摆了一块岩石,从洞顶有水不断滴在上面,主要是为了演示水流对岩石的侵蚀能力。向导说这是洞里唯一一块可以触摸的岩石,进去以后禁止触碰洞内的任何钟乳石和洞壁。
这是一个徒步洞穴,沿着步道一路行进,路上有一系列宽敞的洞穴,也有狭窄的通道。头顶是密布的钟乳石,感觉虽然没有国内的溶洞漂亮,但也有另一种风格。主要看点一是这里的石灰岩地质构造,二是这里的萤火虫。


像窗帘一样垂下的钟乳石。


在洞穴里,向导会关闭灯光让我们欣赏洞壁上的萤光,随后会打开部分灯光让我们观察萤火虫。这是在萤火虫洞里做不到的。萤火虫洞的萤火虫数量更多,场景更壮观,但是内部严禁照相,也没有在光线下观察萤火虫的机会。

虽然有一些灯光,但是在这样的光线下还是很难对焦,取景框里很难看清,尤其是难以把焦点落在萤火虫本身上。几乎是盲拍拍了几张,还算是能够看清萤火虫长的样子。





这个洞里能看到主要的岩石构造。
一些岩石上有明显的贝壳化石,显示在远古时候这里应该是在海底。
洞壁上这几个是假的人形模特,展示的是当年发现这座洞穴时,对这里进行考察的场景。







穿过一串洞穴,往外走的时候,发现在我们行走的步道下方,竟然是地下暗河。而一队进行黑水漂流的游客,正在我们下方漂过这一地段。黑水漂流也是这一地区的特色旅游项目。新西兰很多地方都有非常适合漂流的河流,不过这里的在地下暗河中进行的黑水漂流还是很与众不同。游客穿漂流服,坐在汽车内胎上,在向导带领下漂过黑暗的洞穴,一面欣赏暗处的萤火虫,一面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希望有一天,也能有机会来体验一下。

从Ruakuri洞出来,开车回到离这里不远的萤火虫洞,我们的参观批次是下午两点的。
萤火虫洞是这里最为著名的洞穴,也是最主要的景点。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明显比Ruakuri洞多得多。很多旅行团带游客来,只会参观这一个洞穴,其它洞穴都不会去的。

这里的中国游客尤其多,赶上春节假期更是如此。估计这里也是中国游客必到的地方。在入口的售票处有大大的支付宝广告招牌和全中文说明。新西兰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很多热门景点都接受中国游客的手机支付,也提供中文的导览说明。
等我们的参观批次到了,在向导带领下进入洞穴,这里是洞穴的入口。向导是个毛利女孩,这里也是当地毛利人心中的圣地。
萤火虫洞里严禁拍照和摄像,而且里面基本没有灯光,也没什么好拍的。游客坐上小船,船夫手抓绳索把小船引入洞穴,游客只管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欣赏黑暗中那美妙的满天星光。这里是今天行程中的主要目标,然而却没有什么照片可看,一切都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