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珠峰之东(1)珠穆朗玛在召唤

标签:
珠穆朗玛峰珠峰东坡嘎玛沟卓穷谷徒步 |
分类: 行走雪域 |
对于任何一个迷恋雪山的人来说,珠穆朗玛峰都会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
从2011年算起,我无意中保持了每隔两年就在十一期间拜访一次珠峰的规律。2011年川藏进青藏出,第一次到达了珠峰北坡大本营。2013年走新藏线,又一次顺路经过了珠峰北坡大本营。2015年专程去尼泊尔EBC独自徒步,到达了珠峰南坡大本营。2017年,又该去看望一下珠穆朗玛峰这个老朋友了。
珠峰是个金字塔形状,有三道山脊。向北流下的是绒布冰川;向南,经过和洛子峰努子峰之间的山坳流下的是昆布冰川;向东流下的则是康雄冰川。走过北坡和南坡之后,下一个吸引我的目标就是东坡了。
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大本营是热门的登山之地,商业化气息较浓,多数珠峰攀登者都会从这里出发;西藏境内的北坡大本营也很热闹,攀登难度相对来说略大一些。珠峰还有第三个大本营,就是东坡大本营。
最早来东坡考察登山路线的是1921年的乔治.马洛里,结论是密集的冰缝和陡峭的坡度,对当时的条件来说是无法攀登的。后来从东坡大本营出发去登珠峰的登山者非常少,迄今为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支登山队曾经从这里登顶成功。1981年一支包括Edmund
Hillary在内的登山队试图攀登,但是因为雪崩的危险而止步于7000米;1983年一支由James
Morrissay带领的美国登山队首次登上珠峰东坡;1988年由艾德.韦伯斯特(Ed
Webster)带领的一支美英联合登山队从东坡出发登顶(everest88.com);1992年又一支智利登山队走这条路线成功登顶。(参考Wiki,
Kangshung Face)
不过虽然以东坡作为大本营的登山队伍不多,但是近些年珠峰东坡的名气却越来越大。引用网上的说法,上世纪20年代,英国探险家巴瑞先生在《珠峰考察》一书中赞誉嘎玛沟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山研究所所长旦泰勒博士和美国国际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坎贝尔博士合著的《西藏纪实》一书中称嘎玛沟为”世界十大景观之一”。不知道被谁评的,东坡的嘎玛沟徒步也成为了“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更被誉为“骨灰级的徒步路线”-走过这条线,要么成为骨灰,要么成为骨灰级驴友。
东坡徒步的基本路线,是从海拔3640米的定日县曲当乡的优帕村开始,翻越晓乌拉山口,再下到兰花谷抵达卓湘营地。然后右拐进入嘎玛沟。嘎玛沟(Kaamo
Tsangpo
Valley)因嘎玛藏布而得名,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脊的一道山谷,上接卓穷谷,下可一直到达海拔2000米左右的陈塘镇。
沿嘎玛沟向上攀登可达卓穷谷。这是个让我头疼的地名,西藏地名的混乱和不标准让我发晕。在网上搜,关于卓穷谷和卓穷冰川的说法五花八门,大多含糊其辞,没有一个能说清楚的。更有甚者,不管是“卓穷”还是“穷卓”,都能搜出一大堆文字链接来。我们领队的公众号一直称其为卓穷谷,而且在谷歌地图上见到用汉语拼音标注为卓穷藏布,我确认还是应该称其为卓穷谷的。不过另一个问题,是谁也说不清卓穷冰川是哪里流下来的,哪一道冰川才应该叫做卓穷冰川。我看到百度上有把卓穷冰川的英文名字标为
Kangshung
Glacier,可是看发音,这难道不是康雄冰川吗?综合我看到的资料,我猜测卓穷冰川就是从珠峰东坡流下来的康雄冰川。(百度,嘎玛沟)
这一路经过的5000米以上地方,除了5320米的东坡大本营,只有一个大约5350米的郎马拉垭口,还要在海拔5000米的措学仁玛停留一夜。一路面对的是雪墙一般的喜马拉雅山脉,有非常好的视角能欣赏到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8463米),珠穆朗卓峰(Chomo
Lonzo,7804米,有说7816, 7790, 7565米),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米)和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找到了两三家户外俱乐部能够组织东坡徒步的。经过比较,还是选择了最早开发这条路线,在这条线上也最具有经验的西藏蔓峰俱乐部。
让我们看看这一路的风景吧。
马卡鲁和珠穆朗卓峰。
兰花谷。
珠穆朗玛一路引领我们前进。
一路风景如画。
艰险的滑坡路段。
终于抵达珠峰东坡大本营。
珠峰之上,日月争辉,蔚为奇观。
酷似雄鹰展翅的珠穆朗卓峰。
在措学仁玛见到了马卡鲁,珠穆朗卓,洛子,珠穆朗玛群峰日出及倒影。
彩虹化作凯旋门,迎接我们胜利归来。
前一篇:行走西安(25)城墙
后一篇:行走珠峰之东(2)回到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