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东(11)曲阜.孔林

标签:
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旅游 |
分类: 行走中国 |
曲阜三孔,转过了孔庙孔府之后,当然要去孔林。孔林是孔子后代的家族墓地,并不在曲阜城里,而在城北,从孔府过去约两公里,略有些远。不过这是一条已经非常成熟的旅游线路,从孔府出来的游客多数都要去孔林,所以有很多交通方式可以选择。有旅游专线大巴,也有出租车,三轮摩托车等等。
在孔府北面这条街上,有好些马车在揽客。我觉得带孩子坐一坐马车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于是选了这种交通方式。

从曲阜老城的北城门出城,来到孔林。


下车的地方,是孔林神道的起点。这里有一道石雕的“万古长青坊”。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在牌坊的两侧,分别有同时修建的神道碑亭。
孔林之外的神道,是神道最长的一部分,两侧种的都是古柏,有一些已经枯死了。同时也布有神兽,石人等雕像。

走过神道,是“至圣林”牌坊,也叫做大林门,元朝所修,现在是孔林景区的入口。
过了大林门,到二林门之间是另一段神道。
二林门是高大的城门式建筑,是更早时候的孔林正门。
进入孔林,在树林之间分布着很多孔子后代的坟墓。相当多的坟墓已经没有什么标记,只剩下一个坟包。清朝以后的墓碑则显得光鲜一些。
“洙水桥”牌坊是通往孔子墓的甬道起点,后面流过的一条小河就是洙水。

沿着甬道过去,是孔子墓园的入口。


孔子墓甬道两侧,两旁设有华表,文豹,甪端,翁仲四对石仪。



甬道尽头是祭祀孔子的享殿。
后面有“子贡手植楷”,如今只剩下一段枯木。当年孔子去世后,所有弟子服丧三年,子贡自己又单独在这里结庐守墓三年。

再往前,首先看到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也就是子思的墓。墓前的翁仲是宋代的,后来移到此处。
墓碑上写“沂国述圣公墓”,后面被挡上的小墓碑上写“三世祖墓”。
不远处有驻跸亭。是康熙等几位皇帝亲自来拜祭孔子,专门为此建造的纪念亭。
孔伋墓后面是他的父亲,孔子的儿子孔鲤墓。他死在孔子之前,应该是最早被埋在孔林这里的。
大墓碑写“泗水侯墓”,小墓碑写“二世祖墓”。
孔鲤墓的并排略靠后,就是孔子墓。所以整个墓园是“携子抱孙”的布局。
孔子墓算是非常简朴。大墓碑上写“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小墓碑上写“宣圣墓”。据说当年康熙来拜,不愿行礼,陪同的孔尚任发觉是因为皇帝不愿拜“王”。临时用黄布遮住下面,才完成礼仪。后来就在孔子墓前修了这道矮墙,恰好挡住“王”字的最下面一横。

孔鲤和孔伋墓前的人不多,所有游客都挤到了孔子墓前。这个季节人尤其多。有些游客购买花篮敬献,在仿古乐队的伴奏下叩拜行礼。拜孔子的小孩子尤其多,多是希望借孔子的光,求一个好成绩。儿子正在上国学课,孔子也算是他的先师了。

从孔子墓园出来,孔林景区提供电动车,可以坐着在孔林里转一圈。要不然也可以自己徒步去逛。今天走了一天,有些累了,还是坐电动车轻松一些。

路过了孔令贻的墓,这是最后一位葬在这里的衍圣公,孔子76代孙,逝于1919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他的遗腹子,后来去了台湾。

又路过了孔尚任的墓,孔子64代孙,清初剧作家,《桃花扇》的作者。虽然并非嫡系,但是才学出众,闻名乡里。康熙来祭祀的时候,备受赏识。



在孔林简单转了这么一圈,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孔林外神道两侧集中了很多店铺,大多都是出售当地特产的旅游品店子,有很多山东当地特色小吃,包括高粱饴,姜汁糖等等。煎饼卷大葱的确很好吃,是儿子很喜欢吃的东西。曲阜的“豪华配置”尤其美味。
在孔林叫了一辆三轮车,送我们回到了旅馆。
晚上我又一个人出去闲逛,晚上的阙里清静了很多。
孔府不远的五马祠街,是曲阜的步行商业街,是当地人晚上最热闹的去处。



曲阜明故城的城门。
转回到曲阜南城门,也就是万仞宫墙的正面。这里白天游客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晚上却很清静,是广场舞大妈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