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加坡(9) 亚洲文明博物馆

标签: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宗教文物旅游 |
分类: 行走东南亚 |
亚洲文明博物馆这个名字对我就有很大吸引力。网上资料说,这座新加坡河边,充满英国海峡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当年曾是殖民地政府的政府办公大楼,后来改成了新加坡文物馆。经过重新改造后,在2003年2月改成了亚洲文明博物馆。
这么说起来,我第一次来到新加坡的时候,这座博物馆还没有开幕,难怪当时没有印象。不过当我第二次来到新加坡,坐船游览新加坡河时注意到这座博物馆,当时就觉得很有兴趣。但当时时间不够,没有计划留出时间,所以只好作罢。这次有机会独自来闲转,这博物馆被列为之前几次遗漏的首要目标,一定要来看看的。
亚洲文明博物馆和刚刚参观过的土生华人博物馆实际是一体的,土生华人博物馆可以被视为分馆,并且可以购买联票。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也不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我在两个博物馆都没有被索要门票,难道是免费开放日?回来后查了百度,百度上说门票8新元,又查了博物馆官网,上面写明了是免费开放的。可见以前曾是收费的,应该是最近改成了免费。这可真是好政策。(官网上说,土生华人博物馆对外国人是收费的,新加坡公民免费。并没有人要求我买票,难道我是被当成新加坡公民了?一张华人面孔还是有用的。)
不过入口处的服务台提供的参观图显示,最近相当多的展馆是不开放的。我在参观过程中,工程机械就在窗外轰鸣,明显在做一些建筑结构方面的大型改造,估计这是相当多的展馆不开放的原因。很遗憾,也许下次再来新加坡,还得再来看看。
看博物馆的名字,我想象中这里应该是陈列着非常宏大的内容,从日本朝鲜一直到印度阿拉伯,整个亚洲文明都在其中。不过也许是因为很多展馆不开放的原因,感觉有些失望,剩下的展厅中以东南亚文明为主,尤其详细地展示了新加坡周边,包括马来,印尼的土著文化。关于中国的内容都极其有限,更不要提其它更遥远的地区了。
进门先奔一楼仅有的一个尚在开放的展厅。房间很大,是关于中国生肖的特展。但是房间里只陈列着圆明园十二兽首的复制品,其余没什么更值得关注的内容。
楼上的一个展厅中,陈列着亚洲宗教的相关内容。以各寺庙的雕刻残块为主。老实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展品。有一些来自于中国寺庙的东西,感觉也不算是顶级文物。

这尊雕像有明显的高棉风格。



Linga and Yoni,印度教的标准神物。

往前一个展厅,是东南亚的相关陈列,包括服饰,武器,雕像,等等。感觉以周边的马来和爪哇最为详细。整个东南亚岛屿一带,历史上缺乏统一和强大的政权,各个部落各自为政。如果没有西方殖民,或许会成为数十个类似于文莱的国家。整个文明感觉缺乏主线,有些杂乱,我看得有些找不到头绪。只好随便记录一些影像。


这个又是典型的高棉风格,当年在吴哥窟见过很多,所以很熟悉。高棉的王子曾经逃难到爪哇,并且在这里开创了自己的王国。印度教在爪哇的传播也与这有一点关系。



马来和印尼,历史上曾经是印度教地区,也曾是佛教地区,曾留下很多相关的文物。谁知道到了近代,居然都成为了伊斯兰教大国。







墙上挂着中国清朝的官袍,(甚至是龙袍?)关于中国部分的陈列给人的感觉太简单了。


东南亚土著的纺织品。
东南亚土著的首饰。和象征权力的武器。



展厅转够了,回到二楼大堂,楼梯上方宽敞明亮的Shaw基金会大厅。在一侧有个规模不大的展览,陈列着新加坡早期的华人生活和新加坡的变迁。


有个展品有点意思,某位新加坡华人捐赠,是他作为中国人当年所持有的各式各样的护照和身份证件。大多都是民国时期颁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