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沙巴(7) 亚庇

标签:
马来西亚沙巴亚庇哥打基纳巴卢旅游 |
分类: 行走东南亚 |
今天上午,有时间在酒店附近的亚庇市区走一走。也可以在这一篇里谈谈沙巴的历史。
实际上,东南亚的这一大片岛屿,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基本是部落酋长国和大大小小苏丹国的天下。领土并不固定,传承也不稳定(文莱除外)。华人建立的最早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实际就建立在这加里曼丹岛上。现在的东南亚诸国,基本是按照西方国家殖民地的疆域来划分的。荷兰的殖民地成了印度尼西亚,西班牙殖民地成了菲律宾(后来在美西战争中输给了美国),而英国的殖民地,攒在一起,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
加里曼丹岛,原来叫做婆罗洲(Borneo),北半部被英国人占了,南半部被荷兰人占了。北半部形成了3个部分:沙巴,沙捞越和文莱。原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只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新加坡,因为种族问题被逐出联邦,强迫独立,一个是文莱,不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而保留了殖民地身份,直到1984年才真正独立。而沙巴和沙捞越在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
沙巴的首府原来一直在山打根,二战中几乎被完全夷为平地。1946年英国人把日本人赶走后,把沙巴的首府改在了Jesselton,这是亚庇的殖民地时期名字,用以纪念最初的殖民者英属北婆罗洲渣打公司的长官Charles Jessel。独立后城市的名字改为哥打基纳巴卢 Kota Kinabalu,意为基纳巴卢山下的城市,简称KK。不过华人一直称这里为亚庇,因为据说这城市是火神青睐的城市,经常着火。最后一次被火神光顾,是二战时被盟军轰炸。马来语中火为Api,因为发音的缘故,中文成为“亚庇”。这是我到过的第二座东南亚城市,其中文名字与他的本名在发音上差距极大,另一座城市就是柬埔寨的金边。
中国人据说几百年前就曾来过这里,最近一二百年更是大量移民。亚庇市区人口据说35万。按照维基百科的资料,亚庇连同周围地区人口一共一百万,其中华人就占了五十万。当地华人是不少,但我感觉比例没有这么高。
早上起来,在酒店抽屉里又发现了麦加方向指示。这毕竟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凯悦酒店就在市中心,离海边不远。但毕竟不是度假酒店,游泳池不大,离着大海还隔了一条繁忙的马路。
在酒店吃过早餐,出门向海边散步。
海边有一处热闹的市场,不过没有向那个方向走。
海上就是亚庇的东姑拉曼国家公园,由五座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是浮潜和游泳的好地方。
前方是游客集散码头Jesselton Point。前往各个岛屿的船只都从那里出发。
不远处是Suria百货商场,当年在吉隆坡的双子塔下逛的就是这Suria百货,这一家在亚庇也算得上是最高端时尚的百货商场之一,似乎开张没有多久。
亚庇街头。
这一处牌坊,离市政厅和加雅街不远,上面用汉字写着“马来西亚建国纪念”。这里毕竟华人不少,汉字随处可见。
加雅街是华人聚居区,也是市内最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街上很多华人店铺和餐馆,据说周日会有很热闹的集市。眼下春节刚过不久,街上仍然保留着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
不远处的公园入口。
又见到了海南会馆-天后宫。
亚庇市政厅。牌子上用马来语,英语和汉语做标识。汉语写作“亚庇”,与中国地图上的官方音译“哥打基纳巴卢”不同。
马来风格的牌坊。
市政厅不远处有一处纪念碑。看碑文,一个是纪念一战时阵亡士兵的,卧着的是纪念二战时保卫沙巴的澳大利亚士兵的。
绕着酒店周围算是转了一圈,回到酒店楼下,中午带儿子吃了肯德基。当地的薯条相当有特色,是三角形的粗薯条,蘸的酱味道怪怪的,很有马来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