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川藏(29) D8.米堆冰川(下)
标签:
318国道川藏线米堆冰川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雪域 |
米堆冰川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条“会跃动”的冰川之一。1988年7月15日,因为高温导致冰川内部结构松动,发生冰川“跃动”,断裂的冰山落入冰碛湖中,使湖水溢出冲向下游,冲毁了川藏线上18座桥梁和42公里路基,使川藏线中断半年左右。
米堆冰川除了被封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外,还被《中国国家地理》赐予了“海拔最低冰川”的头衔,但此说疑问甚多,从各个角度来看,米堆冰川的海拔都算不上最低,甚至不低于我们刚去过的海螺沟冰川。姑妄听之,作为旅游噱头而已。
我们不满足于抵达冰川末端,还要继续向前,于是登高,爬上冰面,继续向冰川深处进发。
冰川表面几乎没有路,非常难走。需要自己在石块和冰缝之间寻找能够下脚的地方,而且石块很多都是松动的。
望山跑死马!此言不虚。看着似乎山体不大,走起来极其遥远。看看这向上的冰川之路,只看照片似乎没有多远,可是仔细看前面那小小的人影,就知道距离绝非一般。
石块和泥沙之下,就是冰面。能听见石块掉落冰缝的声音。
小廖和小马毕竟年轻,远远地跑在了前面。我和高姐跟在后面。小李本来是最能走的,可是今天不太舒服,走到一半就停住了。
终于走到小马和小廖抵达的高点。这里已经深入冰川估计有3-4公里了。原来想亲手摸到白色的冰舌,但是看那距离,想想路上的危险,还是到此为止了。前方已经再无游人,我们估计也是走到了尽可能的远处了。至少在这里,能看到洁白的冰舌末端了。
抵达终点的人们,拍照留念。
在强烈的阳光下,远方冰川透露出幽幽的蓝光。
整个山体被冰雪覆盖,白得很美。
用手表记录下抵达的高度:3895米。
返程路上,因为路极其难走,把相机收了起来,一张照片没照,腾出双手可以加快速度。但石块之间没有记号可循,走着走着,还是迷路了。在冰川的起伏中上上下下,不知不觉竟然走到了冰川末端的悬崖上方。有部分冰块是悬空的,很危险,吓得赶紧退了回来。费了半天劲想找近道从冰川上下来,只好选择了一个陡坡,落脚之地甚为狭窄,颇经历了一点风险,才终于脱离冰面。两脚终于站在土路上,心里才安稳下来。大家都累得不行,体力消耗甚大。脚被石头硌得很疼,这种疼痛一直延续了几个月,直到很久之后我的脚还能让我回想起这次米堆冰川之行。
返回的路上,就着午后的阳光,拍一些秋天的景色吧。
通往米堆村的平静小路,和冰川上的道路比起来,简直就是康庄大道。
树林中悠闲觅食的牛。
山下两棵高高的“夫妻树”。
冰川下的牧场,几匹马在懒洋洋地晒太阳。实在很羡慕它们当下的生活。
村里还有自由散步的藏猪。
这个光线下的米堆冰川,是最美的。
前方就是米堆村的停车场了。
在村里的路上,有两个十来岁的当地藏族小姑娘背着书包和我们走在一起,管我们要几元零花钱。我拿出墨水笔给她们,一个女孩说这笔不好,还是要钱,我说嫌不好我就不给了,她们才赶紧收下。唉,这些孩子,别被惯坏了。
在停车场会合了乔师傅,他正在和其他几个等游客的司机打牌。其中一个,似乎就是4月间我的同学走川藏时的司机。
告别米堆村,准备返回318国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