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川藏(20) D6.毛垭大草原-格聂雪山

标签:
318国道川藏线海子山格聂毛垭草原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雪域 |
从理塘出来,顺着无量河谷前行,道路右侧是蓝天和高山,以及像windows桌面一样的山坡。上面投射着云的影子。
路左本是无量河,很快就出现一个面积巨大的草原,这就是我们在川藏线上的第一个草原:毛垭大草原。也叫做毛垭坝。
草地平坦,上面流动着清澈的河流。远方雪山,应该就是四川的第三高峰:格聂雪山。这座雪山也曾上过《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并且出了一本专刊。
路上经常遇到的藏民,很多都是骑着摩托的。
路边的这座巨大的帐篷,应该就是一座流动的寺庙。因为两位藏族老人盘腿坐在帐篷前,默默地转动经筒。这让我想起在埃及沙漠见到的贝都因部落的小清真寺。
路况。
山坡上的牦牛,宛如天上的星辰。
在毛垭大草原上,终于出现了大片的牛群。用长焦拉近,可以看见藏族牧人,躺在牛群之间的草地上,身边停着自己的摩托车。
雪山脚下,出现了牧民定居点。这样的定居点,陆续见过一些。房子都是政府出钱盖的,鼓励牧民定居,有利于改善牧民的医疗和教育。那座飘着国旗的大房子,应该就是牧民的学校。
随手都是美景。
路况终于好转,前方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
重新开始爬山,海拔不断升高。
山顶的牧场。
爬到高处,地势平坦,却没有什么植被了。满眼都是皑皑的白雪。看这云,几乎与地面平齐,有一种走在天上的感觉。
这里却也叫做“海子山”,山口海拔4685米。这里与稻城和理塘之间的海子山同名,也许是因为山上都有很多海子的缘故吧。在谷歌地图上看,距离虽远,但还属于同一座山脉。
过了山口,开始下坡。虽然提示积雪路段或者暗冰路段,但路面却像是被人打扫过一样。
下山路上有一处很大的胳膊肘弯。就在这胳膊肘的顶端,就是漂亮的“姐妹海”。至少在我眼里,这两个湖很有名。因为《中国国家地理》特刊《中国景观大道珍藏版》就选用了这两个湖的照片作为封面。这是一期专门讲318国道的超厚特刊,大概就是在这一期之后,318国道有了“中国景观大道”的别名。可见编辑们也认为,这两个湖是318国道上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当时可能还没有正式名称,编辑给取了个名字,叫做“眼镜湖”。但是现在当地官方已经专门修建了观景台,并且立了牌子,叫做“姐妹海”,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好听一些。
下山的路。
我们的车刚刚离开姐妹海的观景台。后面过来一辆藏民开的夏利,使劲按了喇叭,冲我们喊了几句。我们没有听清,不过觉得不对劲,刹车减速。后面又过来一辆公路管理的车,喊住我们说我们车胎瘪了。
下车一看,果不其然,右后胎瘪了,但还没有漏光。乔师傅拿了千斤顶,换了备胎。在这海拔4000米以上,干这体力活,就算是乔师傅这样常年跑西藏的人,也要喘上几下。
这是我们这一路上,唯一出现过的一点小小意外。不过,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下换胎,也是一件很享受很值得回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