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川藏(6) D2.泸定-新都桥

(2012-04-17 22:15:38)
标签:

川藏线

318国道

泸定

康定

新都桥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行走雪域

离开海螺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磨西镇原路返回318国道,通过泸定县城到康定;另一条是走燕子沟和红石滩景区,直接绕过康定县城。

 

虽然有人告诉我们说燕子沟的红石滩很漂亮,可是已经在海螺沟见过红石了,而路过泸定却不看泸定桥,未免遗憾。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走泸定县城。这样会多走几十公里。虽然乔师傅没说,但看出来有些不情愿。

 

从磨西镇过甘谷地,重上318国道,不久就到了泸定县城。泸定是个小县城,看起来整个县城不过3-5条宽阔的马路,沿着大渡河是最主要的街道。大渡河上的铁桥是最为显眼的地方。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乔师傅说平时这桥上几乎没有人,可今天是十一,长假的第一天,人们纷纷出动,竟把桥上挤得满满的。考虑到桥的负载力,为避免危险,限制上桥人数,在售票处外的游客排起了好长的长队。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县城一端桥头正对着,是康熙为修建此桥而题的御碑。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桥东的桥头亭。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桥头亭内的景点介绍。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终于踏上吊桥。也许是为了体现惊险感觉,桥上铺的木板留出了不到一脚宽的距离,可以直接看见大渡河水从脚下汹涌流过。很多人看着眼晕,握着铁链竟然不敢迈步。不管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有什么样的争议,单是敢于空手抓铁链爬过桥去,就已经是很让人佩服的胆色了。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在桥上看上游,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了。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走到桥东,山上有一座庙宇,没有去看。桥头有一座桥名碑,很多人挤在那里照相。怕乔师傅等急了,没有多做停留。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在桥西回望桥东县城方向。当年红军就是在这个方向杀进县城的。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在桥上眺望下游。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因为有人胆小不敢走,挡住了后面的游客,桥上竟然出现了难得的大段空隙。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车子开出泸定县城,初次踏上路况很差的路段。这是因为泸定城外在修建水电站,原有的公路都将被水淹没,我们只能走临时公路。很多工程车也走这条路,压得大坑小坑,非常难走,加上十一出行的私家车,走得很吃力。

 

走了一个小时,到达约50公里之外的康定县城。这里是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虽然州名叫做甘孜,但首府却不在甘孜县城,而选在了交通更为方便的康定。康定县城古名打箭炉,解放前曾是西康省的首府。

康定县城不大,也没有明显的特色。近郊一座山被命名为“跑马山”,借着康定情歌的名气开发做一个景区。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没有多做停留,沿着318直接穿城而过。山上开始出现经幡,显示着已经开始进入藏区。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康定的新城区。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海拔逐渐升高,云雾也越来越重。车子直接开进云里,能见度很低。开得小心翼翼。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到达了川藏线上的第一个高海拔山口-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折多山口号称康巴第一关,意味着这个山口的重要意义:它是农耕区和游牧区的分界线,实际上过了这个山口才意味着真正进入了藏区。

山口被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难以放眼四望远处的风景。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很冷,估计在零度以下。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过了这个山口,是开往新都桥和康定机场的岔路口。

新都桥号称是“摄影家天堂”,所以有了这么个标记。康定机场通航不久,2007年才开通。海拔4280米,是仅次于西藏昌都的世界海拔第二高的机场。我感觉有些奇怪,康定县城海拔本不高,机场离县城38公里,却高高地修建在头顶上。乘客下了飞机,要从海拔4280米直降1720米,抵达海拔2560米的康定县城,不知道会不会闹出高原反应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过了折多山口,就是一路向下了。逐渐地也从云里钻出来,能看到灿烂的夕阳了。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山坡上的经幡,和东山顶上的那一弯新月。等月亮圆的时候,我就会抵达珠穆朗玛峰脚下了。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快要到新都桥了。两边山坡上出现成群的牦牛。

新都桥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藏寨。再过几天,等树林黄透,绝对是美极了的风景。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应该能泡上很久而不腻烦。

我们在这里不能停留太久。318路边出现的第一个藏寨就很迷人,可惜光线已经有些错过了。

 

白塔,小桥,流水,草甸,和树木掩映的藏式民宅。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天要黑下来了。藏族小姑娘去马路对面,把山坡上遍布的牦牛赶过公路,赶回自己家的牲口圈。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路上还见到几个类似的寨子,只是天已经黑下来,没法照相了。等我们到达新都桥,天已经全黑了。

乔师傅事先给那里的熟人打电话,想问问酒店,可回答是今天十一,客满。一路上乔师傅都在担心在新都桥无处可住。一路上见到一些开私家车自驾游的游客就住在自己的帐篷里。

 

进了不大的新都桥镇,问了几家,都说客满。但是有一些藏民在路边揽客。乔师傅不太愿意住藏民家里,觉得不习惯卫生条件和那股酥油味。不过最终看过一处藏民宅子,觉得条件还可以,价格也不贵(好像是150一间),决定就住那里了。

主人有50多岁,看上去很老实本分。为了让我们的车子能开进他的院子,甚至动手把院子的铁丝网给卸了下来。

 

宅子一共三层。一层是客厅厨房。二层和部分三层被主人用于接待。他们自己住三层。主人家只有老两口,和在城里读中专的小儿子。小儿子很文静,汉语很好,不说也看不出来是藏族。

一层的客厅。藏族的客厅以火炉为主,没有想象中的电视。架子上摆着大儿子夫妇和二儿子夫妇的照片。主人说老大在塔公,老二在康定。看他两个儿媳妇,照片上显得非常漂亮,很让人惊艳。在架子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有一张达赖的照片。

客厅一侧的架子上,摆满了好多的暖水瓶和盆盆罐罐,大多是铜的,想不到藏族家庭会需要如此多的盆碗。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客厅里面一小间,似乎是个厨房,火炉烧得很暖和。主人呆在这里看电视。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卧室里有汉式的普通床铺。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而我住的是藏式床。在床箱里,实际上也是弹簧床垫。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藏式宅子,墙壁非常厚,据说近一米厚,所以保温效果好,晚上也不觉得太冷。只是每层水压不足,用水有些费劲。

 

主人说,实际上他们家前院的这家招待所也是他们家的,只不过被他们租出去经营了。只是十一期间游客暴多,宾馆紧俏,他们才腾出一些房间来自己也搞一些接待,挣一些零花钱。

后来在西藏,也觉得很多藏族人实际上非常有钱,只是内地人想象不到。

行走川藏(6) <wbr>D2.泸定-新都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