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贝加尔(11) Тальцы(塔里茨博物馆)
标签:
俄罗斯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俄罗斯 |
第四天一早出发,还是前往贝加尔湖方向。
途经列宁大街上的劳动体育场,也叫做体育宫。20多年前要离开伊尔库茨克的时候,最后一次到市中心逛街,在这里巧遇了政治老师和她的孙子,于是在这里就是这个角度合影留念。
通往贝加尔湖之路,路两侧都是真正的原始森林。
伊尔库茨克到贝加尔湖边大约60公里,走到一半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参观的塔里茨博物馆。塔里茨原来是这里一个小村庄的名字,因为伊尔库茨克要修建水电站,安加拉河水位将上涨,为了保护将被水淹没的传统乡间民居,政府把一些传统房屋都原封不动搬迁到这个位置,组成了现在的博物馆,可以说这是一个西伯利亚俄罗斯民俗和民居的露天展厅。这也是伊尔库茨克比较有特色的一处景点,当年也曾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过。
成排的传统木刻楞房子,院门口都有铭牌,标着原主人的名字和职业。基本都是沙俄时代留下来的。伊尔库茨克建城350年,俄罗斯人在此地的移民历史也有300多年了。
这是一间哥萨克的房子。哥萨克是俄罗斯人征服西伯利亚的先驱,很多来自于顿河流域的习俗和生活习惯也被带来了此地。
房门又矮又小。这是因为西伯利亚冬天严寒,尽量减少门的面积以保暖。
房间内的摆设。
墙上有原主人的照片。还挂着传统的哥萨克服装,和枪支。
在后院,是牲口圈。上下两层,上层主要存放草料和农具,下层是冬天关牲口用的。现在看上去很矮,瓦利雅说这是因为西伯利亚土壤冬天冻结,夏天融化,长期反复,导致房屋逐渐下沉。
村庄四周有围栏,有高高的城门楼,顶上是双头鹰的标志。现在城门楼正在维修,进不去。记得当年我们曾经爬上去过的。
在一个庭院里,用木板铺地。
院子里有一个旅游纪念品摊位。除了一些传统的俄罗斯工艺品和玩具,居然见到了中国的拨浪鼓,而且上面有“2011 金陵晚报”的字样。应该是订报的赠品吧?不知怎么会跑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来了。
这一间是一位神职人员(神父助手)的房子。房间里面也有一处圣坛。
角落里的床和神职人员的黑袍。很奇怪,人高马大的俄罗斯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小尺寸的床?这不禁让我想起酒店房间里的床。
这间是村公所。
办公室里还悬挂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画像。
院子里的一间小礼拜堂。
礼拜堂的窗户很特殊。这透明窗户上镶的不是玻璃,而是云母。
当年就在这同一角度,曾经和同屋的兄弟合影留念。
乡村小学。这一间是学校里教师的住处。
墙上的小学毕业证书,标着1913年。证书上有历代沙皇的头像。
乡村小学的教室。
这是一户俄罗斯农民的庭院。儿子兴奋地在梯子上爬上爬下。
院子里一位女艺人,现场为我们高歌一曲。嗓音很好听,乐器也很悦耳。同学买了她的一张光碟。她说这乐器是乌克兰传统乐器,一些乌克兰移民带过来的。
农民木屋里的陈设。
纺织机。
这里和哥萨克那家人一样,都把床铺直接安在厨房炉灶之上,卧室和厨房是合二为一的。还是因为西伯利亚太冷,冬天可以利用炉灶的温度来取暖。
往河边去,有一座魔法小屋。里面装饰了很多黑色铸铁的神奇物件,感觉非常魔幻。
在河边,远离俄罗斯人的村庄,有一间布里亚特人的木屋。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在贝加尔湖的另一面,就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府是乌兰乌德,也是西伯利亚铁路线上的重镇。
布里亚特人木屋的特点是中间是火塘,男女分别睡在火塘的两侧。有一点蒙古包的感觉。
来到安加拉河边,河面宽阔,看上去感觉和贝加尔湖已经成为一体。
蓝天白云,湖光山色,空气中散发着青草野花和森林原木的清香,还有一个四处撒欢的儿子,这是我关于贝加尔湖的最新记忆。
在河边玩够了,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经过一座乡村教堂。
快到午饭时间了,瓦利雅问我们饿不饿,我们说不饿,在河边呼吸如此新鲜的空气,就已经饱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