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埃及(32) 前往红海

标签:
埃及卢克索红海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东 |
终于要告别古埃及文化之都卢克索,离开尼罗河了。我们从游轮上check out,上了大巴,准备开上4个小时左右,目标是红海之滨的度假胜地赫尔格达。
卢克索街头,酷酷的埃及警察帅哥在开罚单。不知为什么,越是天气炎热的地方,警察的制服越是绷在身上。泰国如此,埃及也这样?
一大早要离开卢克索,大巴先要穿过市区。卢克索市内的民宅。
早上,正是孩子们去上学的时间。一路上,看到各种年龄的孩子,结伴去上学。
卢克索街头的警察。埃及很多地方街头的警察哨位都是这一套装备。一个遮阳棚,警车停在棚子下躲避太阳。警察哨位前则有带观察孔的铁板,用以防身。看来,恐怖活动的阴影一直在埃及存在着。
大巴路过卡纳克神庙的南门。在南门外,能看到这一段被挖掘出来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大道的另一端是卢克索神庙。这一条大道,大约只有两端靠近神庙的地方被挖掘了出来。
远远还能望见市区里基督教堂的尖顶。
离开卢克索市区,可以看到尼罗河两岸的绿洲,一片绿色。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没有一条支流,全靠这一条河流,养活了全埃及80-90%的人口。
路过的埃及小镇。悠闲的努比亚老人和驴车。
从卢克索到赫尔格达,是游客往来不绝的一条线路,也是埃及政府重点防范恐怖活动的线路。手册上说,这一段路也是要求组成车队,由警车护送的。但是我没有见到警车。
路上经过的警察哨站。警察们很乐于向旅游巴士上的游客打招呼。埃及从南到北,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好客热情。
路上停靠的休息站。上厕所,买零食,少不了有小贩售卖纪念品和防晒用品。
不过这个休息站特殊一点的,是有几个贝都因妇女,牵着驴和孩子,盛装打扮,相当吸引眼球。很多游客掏出相机拍照。不过这照片不是白给的。小姑娘很善于摆出姿势给你照相,一照完,就兴奋地向你伸出手索要小费。多少不拘,至少1个埃镑。中国游客拿出清凉油,她们也很乐于接受。题外话,中国清凉油在埃及相当受欢迎,很多埃及人都会用中文说“清凉油”这三个字,向中国游客索要。
还有一个贝都因妇女,把小羊羔放在驴背上,吸引游客照相。这张是在大巴上拍的。
越接近红海,沙漠越多,荒山越多。红海之所以得名,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红海两岸的山脉都是秃石山,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红色。但我看,这山怎么也没有红色透出来。
接近红海时的警察哨站。
终于见到红海了。
越接近红海,路边景色就越发热闹起来。经过的Mall,看上去人不多。
红海这一带,都是热门的潜水度假胜地。在西奈半岛一侧,有名的是沙姆沙伊赫,在大陆这一侧,有名的则是赫尔格达。
埃及地名是一笔糊涂账,Luxor一般叫做卢克索,谁知还有译作“乐蜀”的,听上去倒像是四川了。不仅中文译名如此,英文也是很乱。比如,赫尔格达,英文是Hurghada,它在中国地图册上还有个名字叫古尔代盖,我就和英文发音对不上,查了一下,原来它还有个英文名字叫 Al-Ghardaka,到底应该是“代盖”还是“盖代”呢?
各个大型度假村都用围墙围起来。墙里墙外,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墙外,是满地灰沙,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有一点脏乱差的感觉。墙里,则是绿草遍地,湛蓝的游泳池,细软的沙滩,整齐的别墅。
这一带曾经也经历过泡沫的狂潮,一拥而上修建了无数的高级度假村。路上也不断能看到废弃了的烂尾楼。
在赫尔格达街头,见到的酷老外,开着一辆酷酷的敞篷车,开始感受到浓厚的度假氛围。前方,就是我们要去的度假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