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埃及(14) 开罗.金字塔

标签:
埃及开罗金字塔旅游文化杂谈法老历史文明 |
分类: 行走中东 |
吃完午饭,从餐馆出来,目标就是来埃及必不可少的目的地:吉萨大金字塔群。
吉萨是一座城市,埃及吉萨省的首府,但是和开罗如此之近,我甚至以为它就是开罗的郊区,甚至可以说是市区的一部分,地势较高,也有叫做吉萨高原的。
开罗虽然历史足够悠久,外号叫“世界之母”,但在埃及只能算个年轻的城市。埃及最初几个王朝的首都,在开罗附近的孟菲斯,而吉萨就是孟菲斯的近郊,于是成为法老建造金字塔的地点。
大巴把我们拉到金字塔景区的入口处,太阳炎炎,紫外线强劲。入口处只有一个简单的棚子,大家挤在这里躲避日晒,等待导游买票。
这是入口处的价格标牌。景区成人60埃镑,学生30埃镑;进入胡夫金字塔,成人100埃镑,学生50埃镑;进入哈夫拉金字塔,成人30埃镑,学生15埃镑。
右侧是阿拉伯文的标牌。在埃及为了认清钞票面值,大家都在努力学习阿拉伯文数字的写法。于是有眼尖的团友发现,对应的阿拉伯文票价,是景区2埃镑,学生1埃镑;胡夫金字塔20埃镑,学生10埃镑。大喊太不公平,外国游客的价格高出当地阿拉伯人太多。阿什拉夫却笑而不答,不作回应。
金字塔如此高大,从开罗市区就能望见,但进入景区大门,如此近距离望见这世界奇迹之一,还是忍不住的激动,至今想起,仍能感觉到那时的心情。
吉萨金字塔群主要由三座大型金字塔和若干小金字塔组成,分别是第四王朝的第2,3,4位法老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建造。大约建于公元前2500多年。
在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类建筑物,这顶桂冠居然戴了4300多年。遥想当年,当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面对金字塔时,他所见到的文物,就如同今天我们面对一架战国时期的编钟之悠久。每念及此,对金字塔的崇拜简直让我开始颤抖。
这三座金字塔按照顺序,依次降低,也许代表着国力的衰退。所有的金字塔原本都有一层灰色的石灰石光滑表面,但是随着岁月逐渐风化和破损。阿什拉夫讲,埃及历朝历代的君主也曾先后破坏金字塔,将石块取走用于建造开罗的城墙,宫殿和清真寺。阿什拉夫说,曾有一位苏丹,想修建尼罗河的水坝,计算了拆掉金字塔和从其它地方运送石头的成本,结果仅仅因为拆金字塔贵了1毛钱而放弃了这个念头,使金字塔得以幸存。现在的三座金字塔,都已经因破损而瘦身,露出了下面的黄色石灰岩,看上去像一级级台阶。只有哈夫拉金字塔顶部还留存有一部分外皮,得了个“戴帽子的金字塔”的绰号,估计也就是变形金刚能如此方便地爬上去。
胡夫金字塔最高,原高146.6米。因为被“瘦身”,现在只有136.5米高。顶端也没有了,远远地能望见顶端被后人立了一个避雷针模样的三角形铁架子。哈夫拉金字塔高143.5米,因此显得比胡夫金字塔更高,而且因为戴了“白帽子”,更加上镜。门卡乌拉金字塔只有66.4米高,一侧有几座更小的金字塔,据说是他的妃子的陵墓。
在金字塔下面的留影。
金字塔景区内,骑骆驼巡逻的警察。
在地面上,能够看到胡夫金字塔受到的破坏,使金字塔底边向内收缩了好几米。可惜当时兴奋的只知道向上瞄着金字塔照相,竟忘了给地面来一张。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上方的那个是陵墓的正式入口,而下面不规则的这个,是后来盗墓者的盗洞。为了便于游客攀爬,现在这个盗洞成为游客进入金字塔的洞口。
为了避免游客过多造成的破坏,规定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只能进150名游客。为了满足心中由来已久的愿望,钻进金字塔是必须的。阿什拉夫抢到了进入胡夫金字塔的门票,虽然贵了一点,但毕竟是最大的金字塔。
为了方便游客攀登到盗洞入口,一侧将石块上凿出了台阶。有些石块,甚至就是拿水泥修补出来的。进入金字塔前留念。
金字塔内严禁照相,于是把相机都留在了外面,然后一头钻进了洞。最初一段相当低矮狭小,是一副盗洞的摸样,四面石头被凿的并不规则,很容易碰到头。顺着梯子爬一段,进入正式墓道,一下子就能站直身子了。墓道有一段分岔,有两条岔道通往墓下方,但是都被铁栅栏锁上了,不让进。从侧面的梯子攀上一条通往斜上方的墓道,颇有《鬼吹灯》的气氛。
这条墓道很窄,中间用木板铺了地面,两侧有扶手,中间只能一人通过,如果对面来人,需要很艰难的错身。虽然窄,但是墓道足有7-8米高,越向上越窄,像一个梯形。路两侧地面上有日光灯照明。这么窄的墓道,当然没有人看着,入口处查相机查的并不严,很多人还是偷带了相机进来,有人在墓道中照相,不禁让我非常后悔没有带一部相机进来。虽然昏暗,但是用高ISO,还是足以照出墓道的神秘感觉的。一位团友把数码相机留在了外面,带进来一部拍立得相机,但是这样的胶片在这样的光线下,只能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出来。
向上爬到墓道顶端,是一个矮小的洞口,需要弯腰或者蹲下才能钻进去。进去就是金字塔核心的墓室了。墓室本身不算太小,估计有个三四十平?四壁也是向上倾斜。在墓室的一端,有一座空空如也的石椁,没有盖。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四壁也是什么都没有,既无壁画,也无雕刻。
墓室里面光线昏暗,只点着一个日光灯,有一个穿白袍的老头在看着。有年轻的西方女孩靠着墙壁坐着,不知道是累了?还是在用心体验金字塔的能量?有西方游客带了相机照相,光线很差,启动了闪光灯,相当刺眼,白袍老头立刻上去制止,并强制把照片删掉。看其他人的游记,提到给看守一些小费,他甚至会很乐于为你拍照。但是我没有见到,也许是因为这里游客一直不断,没有独处的机会吧。
墓室里空气很差,充满了游客的汗味,甚至是尿骚味,又热又闷。看金字塔的示意图,在墓室里应该有一条孔道,向外一直指向天狼星。我却看到,在传说中的孔道口安装了一台换气扇,在拼命地把墓室里的浊气排向天狼星,那白袍老头的椅子就在这换气扇旁边。这个地方,如果是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一定是早就昏死过去好几回了。
在里面很难呆的太久,又原路返回。钻出洞来,虽然太阳依旧炙热,喘气却舒服多了。后来看我刚从金字塔钻出来的照片,满脸憋得通红,前胸后背都被汗给浸透了。
阿什拉夫讲笑话,说很多游客犹豫是否要钻进金字塔,这里有个说法,进了金字塔的要后悔,不进去会更后悔,因为没有体验到那种后悔的感觉。我觉得,金字塔里面确实没什么特别好看的,但是就是要体验一下这种神秘的感觉。
给ZF照相,从取景器里看,原本尖形的金字塔顶竟然与取景框平行成一条直线,金字塔巨大的体量,又一次让我震撼。
从胡夫金字塔前离开,大巴把我们拉到远处一观景台,从这里可以看到三座金字塔的全景和开罗市区。
三座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的白帽子。这个白帽子下面,也许就埋着变形金刚的宇宙飞船。
门卡乌拉金字塔和附属的小金字塔群。
在这里阿什拉夫教我们在金字塔下留影的标准姿势,比如两手垂立身边的,叫拉美西斯式,两手交叉放在胸前的,叫图坦卡蒙式,等等。



金字塔下的小贩是恶名在外的,几乎所有的旅游手册上都会注明不要招惹他们,一旦惹上,很可能要破费很大一笔,否则难以脱身。这一点倒是很像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外面那群小贩给人留下的印象。
阿什拉夫也一再提醒我们,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要理睬。他讲了以前带的一个团的故事:一对新婚夫妇蜜月旅行,听拉骆驼的小贩说的很便宜,男的就骑上去了,转了一圈,小贩却爆出了一个几百埃镑的天价,说原来的报价只是骑上去不动,现在转了一圈,不交钱就别下来。警察也不管,说这价格是你们自己约定的。阿什拉夫调解了半天,打了折扣交了钱才把他放下来。后来的行程这一路,这两口子都在因为这事打架。类似的事情我在网上也听说过,旅游手册上也见过,而且在行程中多次见识了埃及小贩的多变和信口开河,所以深信不疑。
不过阿什拉夫作为资深导游,和这里的骆驼主人讲好了价格,我们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记不太清了,印象里是2美元每人),在金字塔下骑骆驼转一小圈。于是有了ZF的这一系列照片。这是跟导游走的好处之一,避免小贩的纠缠和上当的风险。
在这个观景台,还有很多摆卖旅游纪念品的小贩。
在金字塔景区的下一个观景点,是在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之间的空地,可以同时较近距离地欣赏这两座金字塔。但是下午这个时间不太好,我们正处在哈夫拉金字塔的东侧,大太阳明晃晃地从哈夫拉金字塔后面射过来,是一个大逆光,而且光线强得使相机几乎都无法对焦,所以哈夫拉金字塔几乎无法拍照,但对胡夫金字塔光线是侧光,倒是很好的取景角度。
这个骑骆驼的小贩喊我给他照相,然后就嘀嘀咕咕地缠上了,无外乎是请我骑骆驼,跟他合影,或者直接索要小费。我只好装傻,当做听不懂,他也没办法。
胡夫金字塔下方的棚子,就是太阳船博物馆。里面陈列的是在金字塔附近出土的木质太阳船,据说法老死后也要依靠太阳船渡过阴间的河流,奔往重生的彼岸。在电影《史前一万年》中,可以见到太阳船的摸样。我们参观的时候,博物馆是关闭的,不知道要修整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