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 行走阿联酋(2) 09.04 迪拜

标签:
阿联酋迪拜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东 |
从北京坐阿联酋航空凌晨的航班,直抵迪拜。
迪拜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建设者都是外来劳工,尤其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的南亚人。相信这些人口占了迪拜人口的大多数。满大街都是黑皮肤的南亚人。华人也相当多,但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和宾馆服务员,店员等室内工作。在机场免税店见到的中国店员,聊起来是湖北某旅游学校组织的出国劳务。
马路上几乎见不到阿拉伯人。因为国家的富裕,当地人福利极好,享受着极高的工资和补助,所以一般性的劳动,当地人都不愿意从事。为了不影响国民福利,迪拜也不接受外来移民入籍,所以公务员都是本地阿拉伯人,拿着很高的工资。
在迪拜机场,就见识了阿拉伯人的散漫。所有入境者都要求进行视网膜扫描,以反恐。结果那个扫描处排了好长的队伍。一个排是女性专用,其余队伍大多是南亚劳工。尽管队伍极其漫长,可扫描的阿拉伯人仍然是慢条斯理。一共三个岗位,还动不动有人缺席,一度只有一个岗位工作。后来看看人实在太多,一个阿拉伯人出来,叫一整排的南亚劳工直接通过。因为语言不通,那些好不容易快排到了的印度人犹豫着不敢走,怕在入境处被拦下。好不容易才弄明白,是不用扫描了直接通过。很搞笑,看来迪拜的反恐措施也是流于形式啊。不过后来迪拜警方破获了暗杀哈马斯官员的以色列间谍案,说明这帮人还是很厉害的,这就有些让人搞不懂了。
这个大胡子张着双臂向我扑来,嘴里喊着“No photo! No photo!”.
从机场出来,先去体验迪拜河(Dubai's Creek)的渡船。迪拜位于沙漠,哪里会有这么宽的河呢?原来这并不是一条真正的河流,而是一条又长又窄的海水港汊。岸边停着一些木制的货船,岸上则堆着许多货箱。导游说,因为伊朗遭受制裁,阿联酋成为了伊朗获取外部物资的主要渠道,这些货物很多都是发送到伊朗去的。
渡船上的船夫,则几乎都是南亚人。迪拜河两岸,一侧是现代化的大厦,另一侧则是清真寺和阿拉伯风格的老式建筑。
参观了一个当地市场和清真寺。市场里仍然是印度人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地的阿拉伯特色建筑,是每家每户高高的风塔。这种建筑,能够形成空气流动,改善通风和降低温度,非常适合这种沙漠气候。不过迪拜的新建筑,都是靠空调了。
当地的清真寺和高高的宣礼塔。除了少数几个清真寺在特定时间允许游客参观外,大多数清真寺都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穆斯林也需要经过洗手洗脚等复杂程序才能进入。我在清真寺观察的经验,因为伊斯兰禁止偶像崇拜,清真寺里既没有雕像,也没有壁画,只有独特的装饰图案和建筑结构,观赏性不是很大。
这是迪拜酋长当年的城堡。当年的阿拉伯人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城堡里抵御外族的入侵。现在已经成为了迪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