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
(2025-08-05 17:32:24)《辈分》
按照古老的传统
辈分一代代传承
在民间一直有自发却严格的规定
在改开之前
人们穷得是那样均匀
于是辈分
就成了能获得的最好的尊敬
一
王恒和张静
本来从无相遇的可能
他和她各自的村子
隔着几十里
交通不便
本来就不会闹出什么动静
但因为县里就只有两个初中
一个在县城
一个新设在两个村子中间的公社中
于是因为同时考上初中
他们才得以相识
从同学变成心照不宣的友情
毕业后
两个人都回到各自的村里务农
1971年
他和她都20岁了
到了结婚的年龄
他和她彼此惦记
相过多少次亲
却都默契地一个都没相中
终于
王恒在他爹的逼问下
才说了心里话
告诉他爹
心里早就有人了
就在几十里外的西双营
那姑娘叫张静
他爹早就急着抱孙子
托了媒人去提亲
没敢耽误一分钟
二
张静也是她爹的心病
等媒人上了门
知道小伙子是她的初中同学
虽然所在的周村远了点
但是同学又有文化
很般配
姑娘满脸娇羞
也就明白了她的心思
自然也就满口答应
三
村里哪藏得住一点点风声
没过几天
西双营的男女老少
就都知道了实情
但很快就炸了锅
因为有个赶马车的刘老四
告诉大家
他路过的时候打听
王恒他们家在周村辈分最小
和辈分最大的差个四五辈
两个村子素无来往
若是真的嫁过去
就不再是张老爷子一家子的事情
张老爷子在咱们村辈分最高
和最小辈的孙家
差了五代
若是嫁过去
以后碰上周村的人一攀辈分
张老爷子都是周村里倒数第二
那咱们全村的人碰上周村人
不都得喊他们祖宗
四
开始只是风言风语
到后来
辈分大的关系好的李家杨家
就开始到张老爷子这里吹风
张老爷子开始不以为意
耐不住都来敲边鼓
于是就再次派人去打听
果然
王恒家在周村辈分最小
连村子里三岁的孩子
王恒有时候都得三爷四爷地叫一声
管村东头最大辈分的赵家老爷子
真的只能叫祖宗
五
媒人又来了几次
催张老爷子安排定亲的日子
好把结婚的日子排上日程
张老爷子举棋不定
不答应
让姑娘受了委屈
答应了
这西双营与周村
是唯一的一门姻亲
自己去亲家那里辈分小还能忍一忍
可全村见了周村人攀辈分
差不多都得跟着认了活祖宗
于是一拖再拖
始终也下不了决定
六
1972年
又来了一股革命的风
周村的赵老四
在全村学习政策的大会上
公开举报崔长青
说他二儿子已经几十年没消息
其实是逃到了对岸
是蒋匪兵
于是群情涌动
马上就要组织批斗
把崔老师游街示众
正在这时
王恒站出来
大声说
赵四太爷
你说崔老师儿子在对岸
我还说您爷爷吃过日本人发的糖呢
您拿出真凭实据
不要混淆视听
崔老师当了二十年村里小学民办教师
村里所有人认得的这点字
都是崔老师一笔一划的让大家认清
村里都讲个辈分
就只有崔老师一人例外
辈分大小都叫老师
谁不给足了尊重
赵老四怒了
说你个孙子辈的毛小子
敢把你太爷爷糊弄
你要真有胆量
就担保崔长青不是潜伏的反革命
王恒说
我敢担保
崔老师清清白白
大家都看在眼中
绝不是反革命
村里的男女老少
开始还没被王恒的话镇住
等到这时
都鸦雀无声
赵老四不依不饶
说你拿什么担保
二十出头的毛小子
嘴上的毛还没有长齐
你的话又有谁信谁听
于是人群又开始躁动
老赵家的一族开始起哄
老崔家一族
不敢言声
生怕被连累
也被打成包庇反革命
这时
王恒站到赵老四跟前
说我拿一只干活的手担保
要是我砍了右手
我的话你们信不信听不听
赵老四于是对全村喊
他要是真敢砍一只手担保
我说的话
大家就当我是学了狗叫声
我就信崔长青
七
那天
从最近的人家拿来了斧头
王恒眼都没眨一下
就砍下了右手
血流得满地都是
王恒再疼也没哼过一声
八
王恒和张静的亲事
也就从此没了下文
一个残废
谁都知道再无可能
九
1979年
村村几乎都有打死的人命
带头打人的都被判了重型
只有周村
不管后来又闹了多少次革命
都没有闹出过人命
十
1983年
搞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饱饭
辈分也没有再那么看重
最瞧不起的反而成了穷
在一次村集体大会上
生产队大队长
是辈分最大的赵家老爷子
提议了一声
他说
想当年要不是王恒废了一只手
大家斗来斗去
不仅丢了尊师敬教的名声
张王李赵一场狗咬狗
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人命
然后现今大牢里也关上一批也说不一定
只有咱们村没发生恶性事件
如今全县都把我们村敬重
后生们说对象都跟着沾光咱们的村风
这里有八成是王恒的功
我建议
除了崔老师与全村都不排辈分
大小都叫催老师之外
再把王恒拿出来
凡是成年人
比他大的都叫他兄弟
比他小的都叫他哥哥
算是我们稍微还了一点这份亏欠他的情
会场开始是鸦雀无声
然后有人带头鼓掌
最后满场都是掌声
十一
自此
村里就乐趣横生
王恒见了这个打招呼
说杨老爷您下地回来啦
那对面的小伙赶紧说
我路过您家的地
王大哥您家今年又得是好收成
又碰上一个赵家的汉子
王恒喊赵太爷
您赶集去吧
赵家汉子赶紧回一声
王老弟
有东西要捎带吗
你说一声
十二
自行车越来越普通
周村有个四乡八镇地卖冰棍的高老三
半天能串半个县
有一天对王恒他爹说
我去了西双营
村里人一听说我是周村的
特意告诉我
王恒兄弟原来的对象至今未婚
三十出头了
嫁谁她都不答应
十三
于是媒人又很快登门
张老汉这回默不作声
抽了半天烟
媒人插话说
如今王恒是村里两个不排辈分的例外
一个是教书大半生的崔老师
剩下的一个就是王恒
如果过了门
村里只按年龄大小管王恒家里的叫嫂子或弟妹
您和您村里的人攀辈分
保证是按最高的辈分来对应
张老爷子还是一个人抽烟
不应声
媒人又说
虽然王恒兄弟没了一只手
但他做了大队的会计
地里的活大家都伸手照应
还有大队的工资
生活绝对不输别人的水平
张老爷子还是抽烟
过了很大一会
终于开口说到
你说的我都不在乎
闺女非他不嫁
我也不敢拦
就像辈分一样
这是天定的事情
我只是没脸见这样的好小伙
我都知道周村的事情
虽然我在村里辈分最大
可那些年
没敢说一句话
没敢伸手拦一件事情
村里打死了几个人
后来又有人蹲大狱
坏了多少年的风气
我这辈分如今也是不干不净
我就只有一个要求
王恒他是条汉子
挣来的脸面是他自己的
闺女嫁过去
我一家还按你们原来的辈分排
哪怕认了不少祖宗
我拦了闺女十多年
只有这样才能把我这脏了的脸面洗清
死了不至于把这骂名带到棺材中
我们西双营的人爱怎么论怎么论
该管的我没有管
不该管的我更没必要再打听
十四
结婚那天
按规矩西双营送亲的队伍要单摆一桌招待
还要请来辈分最大的做陪客
以示足够尊重
于是
西双营这边送亲的
都规规矩矩地叫人家
三太爷四太爷
那边周村的陪客
则叫对方大叔二叔
乱得外人谁也无法把辈分关系弄清
等到喝得半醉
干脆都按年龄兄弟相称
东倒西歪
好不热闹
都为王恒这天大的喜庆
后记
1994年
崔老师崔长青故去的第三年秋中
县长亲自陪着一个台商
来到周村崔家的老宅之中
那正是崔家的二小子
虽然住在县城最好的宾馆
后来一个多月
时常回到村里把过往打听
第二年
崔家二小子终于被说动
投资在县里兴成立了食品厂和服装公司
很快全面动工
把全县的就业大幅度带动
据说
县里这么差的基础设施和交通
本来崔家二小子一直不答应
是县长亲自把王恒请出山
王恒一句话都没说
只是跟着喝了一顿酒
崔家二小子
按照村里的规矩
非要叫比他小快三十岁的王恒一句老叔
王恒死活不答应
崔家二小子老泪纵横
说你是我爹的救命恩人
只有我爹和您是村里的辈分的例外
您一直叫他崔老师
他老人家把您按村里的规矩兄弟相称
我叫您老叔
才最合理合情
您要还认我是崔家的人
就答应一声
我投个几百万发展经济
亏光了也算听到了最值得的响动
王恒在县长眼巴巴的目光中
终于还是喝了那杯酒
把崔家二小子喊的又一声老叔
轻轻地答应了一声
错河
2025年8月5日
注:背景曲《平遥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