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剧剧本梗概:《自由猜想》

(2009-06-05 14:21:43)
标签:

文化

分类: 非诗歌

喜剧剧本:《自由猜想》


第一部分:
深更半夜的时候,一名康复医院的女护士(非常丑陋)一边在办公室磕瓜子,一边翻看杂志,突然翻到一页是个恐怖故事,她突然来了精神,仔细看起来,故事开头是讲人做了缺德的事情,残害别人,那么那个人就会在睡觉后,通过梦来呼唤野鬼来讨债,女护士一边不屑的看着,一边继续磕瓜子。

此时,突然旁边的餐厅传出沙沙的响声,她突然警觉起来,一边念叨着没有鬼没有鬼,一边起身走向餐厅,打开大门,发现电视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开机了,屏幕的雪花沙沙的响着,她一边纳闷,一边非常恐惧的想要找到电视机的按钮,想关掉电视,但是由于紧张,找不到门口的电灯的开关,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去摸电视的开关,正在这时,电视开始不断重复拙劣的广告(恒源祥和脑白金),突然,电视镜头出现了大量画成鬼脸的球迷,戴着各色鲜艳而古怪的饰品。

清晨,病人们起床了,昨夜后半夜救护车尖叫了很长时间,大家都没睡好。只有外号眼镜的病人,知道怎么回事。放风的时候,他悄悄对病人翁建说他如何设计的剧情,让丑十怪终于修成了正果。原来眼镜是专门修电视机的,他说自己修了15年电视,终于从电视报上等到了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丑十怪的班,终于帮她做了一次心理测试。

丑十怪平时作恶多端,眼镜真想把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大家,但想起那些暴力的医生和护士,就此作罢。更何况遭受欺凌的就只有他和翁建。

事态平息后,一日领导要来视察这个医院。这个医院座落极其偏僻的大山里,当初选址的时候,是考虑不受噪声污染才选在这个地方,当然市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如此贫困的地方上,医院能带动消费,增加当地的收入。

如此偏僻的地方,领导能前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来卫生部门主要是陪同市领导来考察周边的经济发展的。这些领导到康复医院本来是下午,但是由于不知道医院到底有多偏僻,直到快傍晚了才到,本来院长是打算接待领导转一转,就完事了,没想到领导这么晚来,正好赶上医院吃药的时间。由于卫生部门的人要给领导讲解医院的状况,还算比较有经验,这可害苦了院长。

原来医院本身由于地处偏僻,基本无人把病人费这么大周折放到这里,只有眼镜和翁建等三四个人是外面来的,而且基本上是被遗弃在这里的,其他人,都是院长为了充数,串通了后勤人员,把附近能找到的亲戚都放进来的,当然,这些农民得干地里的活,农闲了就象征性的住一下,根本不吃药,院长借他们的假病例可以获得大量的新研制的药物,然后定期到省城的各个点去卖,由于心理疾患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所以倒卖这些药物受益颇丰。而那些所谓的医生和护士,由于根本没有事情可作,所以也几乎都是半路出家,城里打工不要的人,拿着假证在医院里工作,基本也是附近的山民。

无奈下,院长只能按照假病例的药物配方让所有人在领导的眼皮底下吃药。但是由于比较晚了,领导担心山路不安全,打算在医院停留一夜,结果第二天早上,所有人又吃了次药,盼来盼去,才把领导们送走。领导走的时候对周边地区的面貌非常满意。当然了,农民可以离地头不远的地方找到白吃白住的地方,当然很感激政府。

第二部分:

由于领导的视察,那些假病人吃药后长睡不醒,而且更重要的是吃过药后都上了瘾,自己又买不起药物,所以都赖在医院不远出去,而且每天都要求吃药。这让这些人的存在成了没有意义的事情,院长公开的哄出一大部分人,结果那些人开始四处告院长的状。

而丑十怪不在自己的医院就诊,而跑到外面去就诊本来就奇怪,再加上丑十怪在城里的康复医院把医院的情况详细说了,她一直胡言乱语说自己是因为做了孽而被野鬼来讨债,她要重新做人。

而由于领导的视察,让本来平静的大山,变得不平静了,因为那些山民的抱怨医生,和对院长不让住院的强烈不满,闹得大家碰面,总是非常别扭。

而城里的医院也向卫生部门反映了情况,加上一次药店出售违禁精神药品被查处,店主披露了山里医院的药品来源,结果院长被撤职查办。而那些参加视察的领导,也一一丢了官位。

新的院长来了,他面对医院的情况,非常棘手,大夫是持假证来的,除了给病人开大计量的安眠药,根本不懂该怎么治疗,而护士则都是山民今天送苹果明天送核桃而获得的工作,而他是文化馆的一个小职员,倾家荡产的贿赂,才盼来上任院长的案发,他不直到该怎么面对这么一大帮人。

但是毕竟是文化馆的,思前想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查阅的资料,他知道精神分裂就是喜欢幻想,而抑郁病人是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躁狂病人是精神亢奋,因此设计了一个治疗方案:每周都让精神分裂患者编剧本,剧本内容是如何通过故事和身份,让躁狂者去给抑郁者做思想工作,如何让抑郁者告诉躁狂患者世界是冰冷的。而看着别人真实的演绎故事,幻想的人也就不再幻想了。

这个方法果然见效,医院的病人们井然有序的生活着。当然,不是因为方法好,而是除了那三四个人外,其他人只不过是药物成瘾而已,只不过由于捣药事件都涉及了每个人,医生和护士才不揭穿。而眼镜和翁建其实是因为自己得了身体上的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父母,而被兄弟姐妹送来的,其实谁都知道,送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他们基本就没打算再看他一眼,也巴不得永远不见面。

慢慢的,这个医院的治疗效果好的传说在第二任院长为了升迁的大力宣传下,远近闻名。一批批的人前来参观医院的独特管理方式。而院长很快升迁高就,成了卫生部门的重要的二把手。

第三部分

第三任院长就任,由于是原来院长的手下,他虽然知道了医院的猫腻,医生和护士的弄虚作假,但是由于得罪前任的副局长大人,自己没有好处,也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于是他就坡下驴,尤其是观察了这些病人的情况后,知道不会有什么大乱子,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随着很多新病人被家属送到这个很有名气的地方,病人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他有点吃不消,尤其担心那些医生和护士会捅出楼子来,让自己毁在这里。这个时候,一个电影拍摄组前来跟他接洽,想借这个地方拍戏,因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不仅外景地解决了,而且拍摄地点比较封闭,所以会节约很多开销。

院长欣然同意,因为他最近一直在想,能挤出费用来以会诊的名义,请些正经点的医生来给病人集中看一下,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由于摄制组出口很大方,所以他也就马上同意了。

在医院拍部分场景的时候,由于与原剧本有重大调整,所以剧本的外景,台词和情节都需要调整,更重要是需要一些群众演员。这里面最有文化的就是翁建,他就是因为一直热爱文学而当生了怪病的时候,没有任何积蓄而成为了弟弟的负担,被狠心的弟妹劝说下送到了这里。再加上每天和眼镜一起编剧本已经很长时间,因此二人双双获得了比较戏份重的角色。

而导演是很神经质的,翁建对眼睛说,他要么觉得自己的戏是5000年以后考古学也能当重要内容来展览,要么觉得赶紧拍完吧,整天吃喝拉撒的都他一个人叮着,太累了,人要崩溃了,这是明显的妄想和躁狂抑郁综合症。

该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也的确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与每天被关在病房里神聊海侃,要么看那些病友懒洋洋的一起表演剧本--确切的说是情绪矫正。翁建所以很下工夫。

这部影片,里面涉及到了诗人的出现,由于剧本中没有任何辅助的资料,所以对于诗人是什么样子,导演在指导翁建的台词--和诗人发生关系的角色的时候,说的很模糊。翁建于是很主动的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导演非常吃惊,因为就他不懂诗歌的人来说,一样都能被感染。翁建于是趁给导演主动做杂务外,抽出时间来写了些与剧情需要有关的诗歌,导演看过后,大力支持,并且重新修改了剧本的大量内容,把诗人的戏份加重,并且让翁建参与了更多演出。

由于成本降低,所以影片精心制作,虽然在国内公映的机会不多,但是导演还是拿这部作品去了东欧的一个国家参与电影评奖,因为他排这部作品的报酬只够他的往返机票钱,哪怕去奥斯卡领奖,他都没钱。没想到,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拿到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和最佳故事片奖,影片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编剧和制片人知道消息后,匆匆赶去领奖。

这部影片的影响在继续扩大,一个多月后,影片的对白被翻译成了几国语言后,剧本中不但剧情获得了再次肯定,那些对白中的大量诗歌作品,居然被欧洲的一个与诺贝尔文学奖齐名的文学奖把当年的大奖授予了编剧,原因是他的诗歌优美的表达,让欧洲重新认识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复兴。此事引起了一系列的巨大风波,消息传到国内,娱乐记者很快就挖到了翁建捉刀的情况,再加上导演对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的事情未经编剧同意,而在欧洲某国的电影颁奖过程中只字不提翁建这样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在文学奖获奖后,仍然隐瞒作者的真实身份,于是国内铺天盖地的开始讨论国情。而翁建的真实经历,自然也被禁不住人民币的呼唤的医生和护士卖给了小报记者,那些小报记者面对一个很可能扶正为巨大影响力的文学奖的得主的人,自然任何一点情况都最后了如指掌。

最终,该文学奖项撤销了他们的颁奖结果,本来希望给如此有诗歌天分的中国人以鼓励和认可,没想到中国的一部电影作品涉及到如此复杂的人员关系,评委会成员不想让自己成了小报的偶像。

但是翁建却因此而蜚声国内外。


第四部分

自颁奖事件后,翁建从此成名,各界传媒来向他约稿,本来医院是禁止他通信的,但是碍于外界的盛名,只得给他单开小灶。这些稿费在几个月以后就非常可观,可惜除了给医院缴纳欠费,一分钱也是花不出去的。鉴于他已经获得了自己生存的能力,他几次给他的弟弟写信要求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鉴于他已经在医院被抛弃了10年,他弟弟此时众目睽睽的把他接出医院,有点卑鄙,在每一封信石沉大海后,他都这么对眼镜解释。

此后,一年还是石沉大海,他不得不求助那些报纸跟踪报道他弟弟的行踪和看法,可惜,任何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一年足够让人们疲倦了。

此后,他和律师笔谈了一些法律问题,律师说:按照法律的原理,任何人的精神状况的鉴定,只能由法定的机构或者法院来确认,在没有确认确切的病症前,都应该认定是完全的能力的人,但是现在法院和医疗机构,都是做相反的认定的,即除非法院或者医院认定你没有丧失作为人的承担结果的能力,否则家属或者单位把你送到医院的话,就会认定你是病态的,虽然法律没有明说,而且理论也反对,但是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他只好给卫生部门反映,而卫生部门鉴于他曾经的名气,回答他说:你的确是有病的,因为10年里换了很多院长,大夫,护士,他们十年的记录都表明你的确没有治愈。

眼镜看了说:十一年住在这,突然说你没病,那几十号医院的天使如何交代呢?而天使不说你没病,你弟弟也就心安理得的不问不管,而他不问不管,医院也没理由把你放出去,住院了就意味着医院担责任,你弟弟不来揽这事情,医院就是破产了,也会把你交另一家医院,否则怎么能体会他们是你的监护人呢?这规矩这么多年了。

来来回回又是一年。

第三年,他早已经丧失了所有心情,再去问那些部分,再去求那些媒体,或者说,他早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话题。他每天恍恍惚惚的活着,老是念叨着:要是那个文学奖给我就好了,我说话还有人听,要是给我就好了。他没事的时候还写诗歌,但是作品寄出去,却再没有人采用。

第四年,这所精神病医院的特色,就是编剧本自编自演的传统在继续着,只不过翁建不再是编剧本的人,他作为抑郁者,一直在演别人的的剧本。他的对手戏经常的台词是:我们都是最可怜的人,因为我们可怜,所以我们进了医院,也因为我们进了医院,我们知道自己可怜,可连我们的人也很可怜,但是他们能够装着不可怜,但是我们不能装可怜,因为我们会因此而一直可怜,所以如果我们自己都可怜自己,我们就太可怜,所以我们要装作不可怜,因为在监狱和康复医院里,我们度过可怜的一生很可怜,所以我们彼此要互相可怜,因为康复医院比监狱还要可怜,大门一锁,你就永远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人。最可怜的是,我们即使犯罪了,也不会有人可怜我们,把我们放进监狱,我们只有一个骄傲,那就是监狱和康复医院二者不可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渡船
后一篇:《自画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