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诗园序

(2007-12-01 20:50:46)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非诗歌
丁亥年十月十三日,吾历经十八年之诗作生涯,小有所成。古体诗及新诗,历练而出,得润厚之感,甚悦。
值中华文字体系修改近百年之时,然百年以来,家国动荡,五十余年后方得太平安定之势,而后经济之潮覆盖中国,因此文艺日渐俗糜。至今年,方有醒悟之言说。
想十八年来,奔走求生,落魄如斯,非质物之羞,乃情节不解,而至生涯凄然。三十三岁,豁而开朗,凡情私怨了然,诗文亦有所进境。精脉大振,故约友共创摘诗园。
虽钱资凉薄,但有救文艺之大志向,而文艺函盖其大,难以言说,故寻诗脉以言承。
想诗文为中国人之大性情所现矣。虽史乱之中,邪狭之主多而至文明染疾,然于斯文之人,诗性所不能缺也。古来帛卷珍贵,故志于国,情于山水,惜怜淑色,或边游心物求短而韵口,意切情长,不为繁琐而累。故诗经以来,渐成中国人之诗性也。至宋金之时,纸多累印,格冗律繁,曲生而调重,终为戏与说代之,自此诗性落,而奇猎,谏藏之风始盛,而卓然见地乏也。
自辛亥后,思想转工细,门派见多,征伐讨异,新文字体系成,然诗性不彰也。想中国之诗性民族,因其劫难多,故或避于山野乡田,或起而救世,情志诚而文色重,故诗之短撼之力必为性情所钟。然新文字体系横立百年,而可传后之作屈指可数也,若不思承继,必为后世所指笑矣。
故以摘诗园为名,掘诗文之新道路,并放眼中国,求志道相合者并举文脉,以成现代文之艺术价值体系焉。想此事重大,故力求相融别脉,同视天下。
而摘诗园下,吾主张诗文须先承古体之润厚,融音乐与绘画等艺术共通之求,以此为根基,而后光扬现代文之准确生动之特色,再建诗性之体。
而诗之内色,仍应骨脉清晰,魂魄彰然,诗无情则无魂魄,诗无意则无骨脉,以诗之魂脉立创空间,撼然,悠然,转承构新,张落自得。
故作序以念,继诚之心,况然!
 
错河
丁亥年十月二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赏山
后一篇:春深仕女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