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摄影】辞旧迎新 龙年说龙——变色龙

标签:
龙变色龙纳米比亚沙巴雨林南非圣卢西亚野生动物 |
分类: 野生动物摄影 |
今天是除夕,吉祥龙年即将到来。在此恭祝各位朋友龙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财源广进!事业发达!最关键是有机会多多出去周游世界!拍到精彩大片!
既然龙年将至,就上一些和龙有关的元素。当然传说中的祥龙是没有见过,不过有些与龙有关的小动物倒是见过不少。比如这变色龙,英文叫做chameleon,学名叫做“避役”,属于蜥蜴亚目避役科。但是我们中国人觉得这些小家伙有点那么远古的意思,所以在俗名里面加上一个“龙”字。于是它们也借上了一点神来之气,加上其变色绝技,成为了“神龙的国外远房名义亲戚”。
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变色龙是在纳米比亚沙漠,当时我们参加了一个沙漠探险活动,由著名的沙漠探险专家Tommy带队,开着一辆霸气的悍马,在沙漠里上上下下,寻找沙漠小生物。
在Tommy专业人士的眼里,这看似毫无生机的沙漠却有很多小动物。
果然我们看到了一只正从住处门口呼吸新鲜空气的Namaqua
chameleon,翻译成纳马夸变色龙或者纳米布变色龙。这家伙本来正在洞口休闲,听到外面有车开过,刚倒退出来想看个究竟就被Tommy逮了出来,连“叫救命”都没来得及。变色龙很有意思的,它的肤色会根据周边的环境而改变,比如当时我们在沙漠中发现它的时候,它差不多就是黄褐色,要不是Tommy这等专业人士的眼光还很难发现。
变色龙的两只眼睛是可以分别单独180度旋转,这只变色龙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既紧张又担心,两只眼睛看就像雷达似的飞速转动,死死盯着周边几个庞然大物,就怕哪只大手突然就伸将下来,再次“凌辱”它一番。
因为沙地表面温度很高,所以这些变色龙一般都是“两脚着地”,减少接触面,蛮搞笑的。
变色龙的捕食也堪称一绝,Tommy拿出之前沙漠里抓到的小甲克虫引诱它,几番犹豫后,它还是抵御不住食物的诱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嘴里弹出一条长舌将猎物卷入口中。这条长舌可不简单,弹出的时候就像一根上足发条的弹簧,不仅速度奇快,而且精准无比,很神奇。
别看变色龙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的样子,不过还是比较老实,看老外妹妹多么淡定的把它捧在手里。
在纳米比亚的埃托沙国家公园里也看到过一只变色龙,当时它正在过马路。我趴在地上拍了这张,它过马路一共花了10分钟,走一步退2/3步,前前后后,有点太空步的味道。
后面一次看到变色龙是在肯尼亚一处景点,估计这是从马达加斯加那里运来的变色龙,当时一个小黑人拿在手里作为拍摄道具。这变色龙也够听话的,乖乖呆在树枝上,身上颜色自然是随机应变,绿色是比较安全。
第三次看到是去年在南非圣卢西亚湿地国家公园,当时专业司机带着我们晚上在寻觅公园里的动物,在驾驶越野车的同时,还拿着大光灯寻找动物。我问他,你说的变色龙在哪里?他想了想,看了看,在一棵树边上停下,说那里就有一个。我找了半天,很难发现。
他上去把变色龙“接”下来,给我们介绍这个变色龙的特点。这里有很多体型很小的变色龙,身长不超过10cm。
来张帅照
所以看来变色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变色绝技除了可以伪装自己,一来躲避猎手进攻,而来也方便自己进攻昆虫,也有科学研究表明变色龙体色变换也是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比如求偶,打斗,防卫领地等。全世界有一半以上变色龙种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希望龙年有机会去那里看看。
除了变色龙以外,还有一些和“龙”沾亲带故的动物,比如这个美洲蜥蜴,在墨西哥的,考虑到2012玛雅传说,这个在奇琴伊查金字塔景区拍摄的蜥蜴自然也颇有灵气。
还有在马来西亚沙巴雨林,丹侬谷保护区也拍摄到不少有趣的蜥蜴,长得有点龙样,爪子啊,尾巴啊,头部啦。
这个属于飞蜥属的一个蜥蜴,自然它会“飞”。其实它有着皮肤上的侧翼,从高处打开翼膜就可以滑翔。
还有一个和龙有关的大家伙,叫做科莫多龙,在科莫多岛上,也是很神奇的物种,希望龙年有机会去那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