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地谋发展”模式能否持续?

(2011-10-09 08:26:53)
标签:

土地制度

财政

路径依赖

程国强

土地财政

财经

分类: 评论

土地的功能从产品、资产到资本化,是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世界上独特的、依赖于土地的资源动员方式?是什么使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如此土地财政的的路径依赖?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几年,土地财政问题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守英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分析土地问题的新框架。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土地的功能,从产品、资产到资本化,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土地,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不同的是,其他国家工业化的资源动员方式或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出现像中国的这种特殊情况,能否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世界上独特的、依赖于土地的资源动员方式?是什么使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如此土地财政的的路径依赖?

  第二,这种动员方式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如此之大,究竟有怎样的政策涵义?需要研究的是,假定中国没有目前的土地制度安排,而选择的是其他制度框架,是否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记得20年前,我接待台湾农业经济学家陈希煌先生来北京学术访问时,当时他对我说,大陆一定要吸取台湾过早地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教训,大陆不要急于实行土地私有化。他担心的是土地私有化会提高工业化成本,阻碍工业化进程。所以,我认为在评估土地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客观地评价它的积极作用与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要评估这种土地财政依赖路径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第三,形成这种路径依赖的根源是什么?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或许是问题的根源。但问题是,如果现行土地制度不可动摇或者难以调整,是否还存在有其他制度安排?比如,从全国增长格局看,所有的省区市事实上都是独立的竞争主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财政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这种制度安排对土地财政问题,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也需作一些实证性分析。

 

原文载《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第9期,http://theory.gmw.cn/2011-10/08/content_2748737_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