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从饥饿到小康的中国农业60年(四)

(2009-09-02 21:03: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从饥饿到小康的中国农业60年

 
 
  • 主持人:

    刚才程主任为大家总结了咱们6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变化,以及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这里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认为,健康的粮食系统具有三大因素,有农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粮食定价机制。他认为,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想请嘉宾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在这个方面的情况。

    2009-08-28 11:09:14

  • 程国强:

    应该说这是农业的一个基本机制,如果要激发农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务农和种粮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让农民得到好处。比如从定价上。整个农业也是一样的,如果农产品的价格长期被压低,农业部门是没有动力来继续发展农产品生产的。这方面我们在60年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刚才我提到,我们从90年代中期开始对整个农产品的统筹制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也就是取消了这个制度,探索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大部分的农产品在那个时候放开了,粮食是从2004年开始全面放开国内市场,粮食的定价机制也是从新世纪之初开始进行调整,也就是过去对粮食产品采取保护收购,然后取消,从2004年开始实行新的政策。比如说对主要农产品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但是其他的地区都是按照市场定价,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所以说这个定价机制从目前来看,我们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按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原则在慢慢的完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距很大。比如说粮食价格水平相对还比较低,一方面没有能够完全体现补偿农民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太高,由于我们的规模很小,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2009-08-28 11:10:32

  • 程国强:

    第二是研发,也就是科研。对于中国来讲,它是一个根本的措施,这是因为我们的人均耕地现在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们的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解决粮食的刚性需求、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人口的增长,今后对粮食的需求会不可避免的呈刚性增长趋势。但是我们的耕地和水资源越来越有限,因此要解决整个农产品的供求平衡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靠科技。现在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大概在45%左右,与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现在达到了70%、80%。有差距但是意味着我们有潜力。如果在今后我们加大科技的创新,改善农业推广体系,应该说把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从现在的45%提高到70%的水平,它对我们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尤其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将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是基础设施,这也是农业的基石。如果要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话,就必须要靠稳定的、有效的基础设施和现代装备。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有数据为证,我们粮食能够连续上八个台阶,从3000亿斤到现在的1万亿斤的台阶就标志着整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个背后就是我们长期不断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果。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差距,比如说现在有效灌溉面积还不是很大,抗灾能力不是很强等,它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