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某地区总人口15.36万人,要养一个地区(州)、六个县、44个乡(镇)、182个牧委会,以每个机构5人计算,要养1165人,而这些在北京不过是一个街道的人口,政府编制不超过一个县,一般百人以内,而且居民平均收入较高,人均负担较轻。建议大力推进集中居住,乡以下全部自治,减轻人民负担。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工农代表只占4%,却代表90%沉默的大多数,能够争取到4%的公共资源就不错了,制度性歧视也是必然的结果。
http://wjlzjl.blog.163.com/blog/static/3302220072610146269/
从人大代表比例结构看监督功能弱化(中校原创)
今天在强国社区看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答博友提问。其中有个博友问到,现在人大代表中工农代表的比例有多少时,蔡教授答到:现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的比例确实令人很担忧。据蔡教授统计,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真正的工农代表,就是指在工农第一线的代表大概只有100多人,而具有官员身份的代表有1200多人,这个比例是很不正常的。
看到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马上在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找到了全国人大历届会议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的统计数字。其中第四届工农代表占51.1%、第五届工农代表占47.3%、第六届工农代表占28.6%、第七届工农代表占23%、第八届工农代表占20.6%、第九届工农代表占10.8%,第十届按蔡教授的统计,工农代表所占比例则不足4%。从数据上看工农代表的比例呈现逐届下降的趋势。
我们知道,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代表着各自阶层的群众利益的,那么各个阶层的代表人数就应当与其所在社会阶层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当。这样才能将各个阶层群众的心声和利益诉求反映上来。比如,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层,其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那么人大代表中真正的农民代表就应该达到80%,就算达不到这个数字,也应该是所有代表中比例最多的才对。可是我们看到却正好相反,工人农民的代表加在一起只有4%,是所有各阶层代表中仅仅高于港澳台和华侨代表的人数,就算按官方统计的18.46%计算,也远低于干部代表所占的32.44%和知识分子代表所占的21.14%。
我们还知道,人大的职能除了立法,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人大代表要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行监督。可是现在的人大代表中大多数都是领导干部,据蔡教授的统计,在某市的人大代表中,干部代表已经占到了60%,这样的代表比例,又怎么能行使监督权呢?我们经常说监督工作不力,是造成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根源。今天这个根源算是找到了,那就是代表们本身就是领导干部,让领导干部自己监督自己,就如同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又如何能削得好呢?
其实人大代表中领导干部太多,不仅是其他们自己的监督权很难真正落实。还会影响到其他代表的监督热情。因为代表中领导干部太多,就会使人大代表本身的地位难以平等,使人大代表产生“官民之分”。虽然说,在法律上人大代表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我们是一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国家,受此影响,身为群众代表的,必然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履行职责。当这些以普通百姓身份当选的群众代表与“领导干部”代表在一起开会或活动时,一切都会看“领导干部”代表的脸色行事,什么事就要随声附和,不敢理直气壮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监督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了。(中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