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练的标准
(2008-10-15 01:37:49)
标签:
感悟随笔教练高尔夫杂谈经验体育 |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一位游泳选手获得了冠军,兴奋之下把教练丢进了游泳池,可是看到教练在水里挣扎,他才恍然想起:“教练不会游泳啊!”赶忙跳进水里
抢救恩师。这段故事成为体育界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教练“不会”自己教的东西但是却教出了世界冠军。很多人认为高尔夫教练得是自己打70多杆的水平的高手。否则他们怎么会教呢。这种观点也对,也不对,对是很多教练是这样出来的。不对,上面的故事就证明了好的教练不一定会自己教的东西。
我举个音乐方面的例子,中音的古典吉他专业陈志教授,据行内人说应该以前弹过夏威夷吉他,但是从没见过他弹古典吉他或是做示范。但是他从80年代到现在已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很多在世界上著名的比赛中都获得冠军的称号。西班牙音乐学院,法国音乐学院都聘请他做为客座教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好教练的标准并不一定是自己会做,关键的是他会教。
当然这有前提,如果你只是小学生,你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你握杆,上杆转身。可是要想望高处发展,你需要的教练是深谙挥杆理论,懂得因材施教。通过书籍,网络我们知道原来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并不只是一种挥杆,并不只是一种基础。那么好的教练应该能够根据你的身材,柔韧性,领悟力给你指明练习方向。你的目标是打好球,那么打好球有很多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这一点教练是起关键作用的。而且应该说这样的好教练他们不是一个人。哈哈,这不是笑话,他们应该是一个团队,刘翔作为中国目前110栏最快的运动员,他的教练跑得过他吗?跑不过。他的教练是教他怎么跑吗?不是!CCTV的采访揭示,在教练组背后有一支非常专业的队伍在分析研究,他们把研究的结果提供给教练和运动员。这时教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把手教,而是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和生理特征,去设计训练方案。去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目标,解决训练中碰到的问题。对于高尔夫也是如此,国外有大量的科学家在分析,大量的科学研究,。那些量化的结果通过优秀的教练转化成成果-优秀的高尔夫球手。
因材施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都长成一样的树。他们肯定有区别,同样是布其哈蒙的学生,斯科特和米克尔深的挥杆不一样。你能说布其教的不好?每个人的身体柔韧性,身材高低,体重大小不同,而且以前的运动经验也大不一样,领悟能力也不同。就算是学同一个东西,其实出来的效果也是很不同的。这时教练如果能够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就能帮助学员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其实很多时候你是走在自己的路上)。我身边有个日本教练,我的朋友和他学球,他从来不提身体打或手打,他只是看你的打球情况而提出你要这么这么来,这么这么来。有一次我朋友和我一起练球,但是他用手比较多些不太会用身体。教练也不是简单说你不能这么打,必须怎么怎么来,几次课以后,我看他的挥杆比以前进步很多了。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你能说他错了吗?没有,他的方法很实用,他的几个学生,上了几次课后的挥杆,你看用身体都用的很好。这一点也说明,教学也没有定式,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什么规程来做,否则到成了照本宣科了。按以前的说是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了。关于手打球还是身体打球,我曾经问过一个国家队的教练。他说其实大家都会有手打球的情况,个人的情况不同,根据具体的情况调一下就是了。同样是那个日本教练,他右手发力,左脚蹬踏,以173的个头6铁打200码,你说他错了?他可是职业的高手。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好教练应该不自满,擅长学习。这一点很重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研究结果出来可以让你有机会用更新的手段来训练选手。上面提到的中音陈教授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就是他大量地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演奏技术,训练方法。在国内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平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国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来训练自己的学生了。当然在国内,甚至国外他的学生很快就出类拔萃了。
上面所说是对高尔夫,其实细想想,对于其他的科目或运动也是如此。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教练“不会”自己教的东西但是却教出了世界冠军。很多人认为高尔夫教练得是自己打70多杆的水平的高手。否则他们怎么会教呢。这种观点也对,也不对,对是很多教练是这样出来的。不对,上面的故事就证明了好的教练不一定会自己教的东西。
我举个音乐方面的例子,中音的古典吉他专业陈志教授,据行内人说应该以前弹过夏威夷吉他,但是从没见过他弹古典吉他或是做示范。但是他从80年代到现在已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很多在世界上著名的比赛中都获得冠军的称号。西班牙音乐学院,法国音乐学院都聘请他做为客座教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好教练的标准并不一定是自己会做,关键的是他会教。
当然这有前提,如果你只是小学生,你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你握杆,上杆转身。可是要想望高处发展,你需要的教练是深谙挥杆理论,懂得因材施教。通过书籍,网络我们知道原来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并不只是一种挥杆,并不只是一种基础。那么好的教练应该能够根据你的身材,柔韧性,领悟力给你指明练习方向。你的目标是打好球,那么打好球有很多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这一点教练是起关键作用的。而且应该说这样的好教练他们不是一个人。哈哈,这不是笑话,他们应该是一个团队,刘翔作为中国目前110栏最快的运动员,他的教练跑得过他吗?跑不过。他的教练是教他怎么跑吗?不是!CCTV的采访揭示,在教练组背后有一支非常专业的队伍在分析研究,他们把研究的结果提供给教练和运动员。这时教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把手教,而是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和生理特征,去设计训练方案。去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目标,解决训练中碰到的问题。对于高尔夫也是如此,国外有大量的科学家在分析,大量的科学研究,。那些量化的结果通过优秀的教练转化成成果-优秀的高尔夫球手。
因材施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个人其实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都长成一样的树。他们肯定有区别,同样是布其哈蒙的学生,斯科特和米克尔深的挥杆不一样。你能说布其教的不好?每个人的身体柔韧性,身材高低,体重大小不同,而且以前的运动经验也大不一样,领悟能力也不同。就算是学同一个东西,其实出来的效果也是很不同的。这时教练如果能够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就能帮助学员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其实很多时候你是走在自己的路上)。我身边有个日本教练,我的朋友和他学球,他从来不提身体打或手打,他只是看你的打球情况而提出你要这么这么来,这么这么来。有一次我朋友和我一起练球,但是他用手比较多些不太会用身体。教练也不是简单说你不能这么打,必须怎么怎么来,几次课以后,我看他的挥杆比以前进步很多了。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你能说他错了吗?没有,他的方法很实用,他的几个学生,上了几次课后的挥杆,你看用身体都用的很好。这一点也说明,教学也没有定式,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什么规程来做,否则到成了照本宣科了。按以前的说是走形式主义的道路了。关于手打球还是身体打球,我曾经问过一个国家队的教练。他说其实大家都会有手打球的情况,个人的情况不同,根据具体的情况调一下就是了。同样是那个日本教练,他右手发力,左脚蹬踏,以173的个头6铁打200码,你说他错了?他可是职业的高手。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好教练应该不自满,擅长学习。这一点很重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量的研究结果出来可以让你有机会用更新的手段来训练选手。上面提到的中音陈教授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就是他大量地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演奏技术,训练方法。在国内大多数人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平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国外最新的信息和资料来训练自己的学生了。当然在国内,甚至国外他的学生很快就出类拔萃了。
上面所说是对高尔夫,其实细想想,对于其他的科目或运动也是如此。
前一篇:也说看博客
后一篇:练习场的故事(七)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