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kype腾讯社会化网络竞争创新it |
Skype做不成QQ的原因?
2013-11-28
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转了下面这篇文章。我也先转过来,再发表我的看法:1、为什么Skype做不成QQ。2、为什么Skype要成为下一个腾讯?
[失败]6.5亿用户的Skype为何没成为另一个腾讯?
来源:知乎 作者:陈马登Morden(Skype中文版第一任产品经理)
一个被倒卖来倒卖去,失去了灵魂的曾经优秀产品的没落
作为曾经的Skype产品经理,0.97/98/1.0/2.0中文版的负责人(当时负责的是台湾版本PChome-Skype),跟创始人Niklas/Janus/Geoffrey/Toivo 等人在Linkedin的一度链接(当年的MBA申请推荐函还是请Niklas写的)我来试着聚焦回应这个问题。(注:本人04年初开始做这摊事儿,于06年中离开团队,所以之后的事情俺不知道)
Skype做3年就卖给了Ebay,失去了发展方向——这个影响是最大的
卖给了Ebay后,CEO Niklas以及影子军师Janus都退出了经营,负责Strategy+Corp Dev的CSO, Geoffrey也撤了。CTO,英文说得口音极重的爱沙尼亚技术天才Toivo也走了(这哥们的英文特难懂,开会都累死我。)接管的是Ebay那帮人——一群试着将Skype整合到拍卖系统里作为中小商户服务的一环。BUT!!! 这根本不work!!因为沟通环节并不像金流/支付环节一样,对于C2C以及小B2C交易,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买Paypal是大大的买对了,买Skype? 俺当时就真心没懂为什么要买,还出了溢价,真心没懂。 Skype在卖给Ebay前的定位是P2P based的VOIP通信工具,有着大量的end users以及正在萌发中的SMB users。Revenue是它当时最大的问题(主要靠Skype-Out,但这东西利润极薄,就是个跟carrier买一毛钱然后mark up 20%卖出去的生意) 某个程度来说,Skype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它可以走各种premium service的路线或是publisher的路线来做。前者来说, 它可以作为SMB的collaboration tool发展(这比较符合它的基因,那帮爱沙尼亚人跟英国人太不consumer focus了),又或者可以更consumer化做为value-added service的入口(导流量,卖广告或是referral来monetize) 而这些尝试在05当年都有开始做,只是2005年底的收购基本让所有的发展停滞。
Skype目前的价值,以及为什么微软用3倍价钱从PE手里买
从我的观点来看还是活跃用户,尤其是其中的SMB。(本人于2008-2010年负责Office产品市场的消费者业务)微软一直要做SMB,Skype会是它大战略里的一重要环节(Yammer买下来做SMB collaboration,Skype则做SMB版的UC。整套跟Office以及背后的exchange/sharepoint打通)微软太重视能每年subscription的B2B业务了。
Skype目前的问题
Skype的mobile没做好,不论iOS以及Android版,用户体验都差,因此价值已经不断弱化。(同时竞品都来了,什么Whatsapp等,做的还更好,更符合移动用户的需求.Skype基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企业级用户对稳定性的要求特别高,微软得被迫改部分架构从P2P回到server-based,这样又是新的成本增加。再加上微软本身就是个移动缓慢的大船……(总之问题多多了,不胜枚举)
八卦故事
Skype的发展背景——2002年的冬天,Niklas等人因为做了Kazza,被美国人(八大影业以及唱片公司全是美国的)请去美国喝茶。美国人笑眯眯的说俺们和谈吧,谈分成吧,谈版权合法化吧。 瑞典人们一开心就去了,没想到其实老美来阴的,他们被当做全民公敌(媒体,production house等单位恨死了他们) 在美国甚至被通缉了,差点上不了飞机回不了瑞典。 好不容易逃回老巢, 一帮愤青(就是我上面说的那四人,除了Geoffrey本身是美国人可以自由回家以外)回到了老家后苦逼的在瑞典一酒馆喝酒,想着“TMD,俺做P2P有错吗,值得FBI这么整我嘛。俺们又没违法,用的人自己share什么东西怪不了俺们啊” 边吐槽边郁闷的同时,不知道谁灵光一闪说“俺们用P2P来做免费的电话吧,这总不违法了” 然后--Skype就这么诞生了。 至于后来Niklas巧妙的卖给了Ebay(05年底),然后又联合PE们便宜买回来,然后再隔了一年高价卖给了Microsoft的故事(应该是2011年)我就不细说了。Niklas这左手倒腾右手来回卖赚得大了,比他做Atomic VC真正投资赚的多得多了去。 另外这公司给我的另外一个大大的新知识点就是,爱沙尼亚是欧洲的极客中心啊!Estonia这一小国是当初苏联培养数学家以及程序员的地方,苏联解体后,这帮人(以及这帮人的子孙)就成了……一帮帮北欧西欧干技术活儿的engineer们。
============分割线===========

看起来,是不是这篇文字很有干货?其实,这样的理解,还是皮毛的很。不从中美互联网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区别来谈事情,永远理解不了腾讯和同类国外公司的境遇为何会不同。
Skype不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国外同类产品很多,从AOL到MSN,从ICQ到Skype,到Whatapps以及现在的Snapchat。而美国大市场很难有一家垄断产品体验的公司出现。即使Facebook也经常受到他人的挑战,微软,Google都是如此,都想做吃掉所有人你的产品,但实际都做不到,依旧有创新公司出来。特别要指出的一点,美国有很好的创业环境,大家热衷于创新,用户也热衷于支持创新产品。比如地图服务的演进,从Mapquest,到Yahoo maps,再到Google地图,现在苹果自己的自己的手机上做的地图服务,巨头之间竞争激烈,不断变化的市场份额。反观中国市场,有了QQ,基本其他人就做不了IM产品,有了百度,什么腾讯360想抢搜索的市场,都挺难。加之国内巨头都是美国上市公司,有的是比创新企业更多的资本,从产品到营销都服务,基本上断绝了创新替代的空间。
再一个,看上面那哥们写的文章那些中英夹杂,我就觉得恶心。大概Skype里都是这样的人,完全无视读者体验,写文章和做产品,不是一样的吗?如此忽略他人体验,以自己为中心,产品能做好吗?写文章同样要以读者为中心,做产品更要以用户为中心。看看腾讯做的产品,从一句话,到一个按钮,哪个不是以用户的感受出发的?
再一个问题,为什么Skype要成为下一个腾讯?我自己是每天都用Skype的,工作,和媳妇沟通,Skype比其他应用更好,更加随时随地。手机上,平板电脑上,都有Skype。虽然和QQ以及微信比起来,它的用户群不多,它的功能很低级,但不影响我用它进行实时沟通:足够了。腾讯之所以比Skype更有价值,不是因为他IM更有价值,而是基于IM这个人群所带来的社交的价值。Skype强于VOIP,强于IM,它的社交功能几乎没有开发,也几乎没有开发的潜力。看看国外Facebook、Google+以及各种垂直社交服务,基于移动的各种社交APP,以及苹果Facetime以及数万家开发商基于iOS生态上所有的社交努力,都轮不到单纯IM为主的Skype来打通社交生态。为什么Skype一定要成为腾讯呢,难道它不可以成为下一个Facebook,不可以成为下一个Google?
(mobilewtf 2013.11)
美国社会化产品众多,要SKype承载社会化大业,并不容易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这么面对着Skype。我爱Skype。它足够简单,足够有用。虽然它完全没有娱乐可言。我曾因SKype足以托动一个私社交的王国,梦想着在移动上做成一个私密社交的事情,但最后失败了。因为,腾讯强大到,你不能做梦。
====小恶心赤裸裸广告====
“再弱小的微信公共帐号,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写作者在苦逼着 !”
——小恶心微吐槽
MobileWTF
【微信公众号ID:mobilewtf,小恶心微吐槽,简单的IT评论,偶尔发发美图,转转他人好内容。随性而写,本想做个批评帐号,后来被微信审核磨没了脾气,改成如今的鸡汤类帐号】
小恶心微吐槽的关注用户,谈不上是我的粉丝,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都叫【小朋友】。以后小恶心的群体,都叫小朋友了。现在小朋友数还太少,希望大家多多拉你的小伙伴,成为【小朋友】
扫二维码,成小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