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你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2013-11-25 14:49:34)
标签:

it

为什么你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题图是 卡萨尔斯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CD封面,EMI出品。《留声机》杂志评出的一百年100张最佳古典音乐唱片之一。我最近又听了它好几遍。


我不知道我是否推荐过巴赫这张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版本。如果推荐了,今天再推荐算是重复,加重了的推荐。


古典音乐各种演奏版本,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不太贴切。各种演奏,唱片公司,时代,看得人脑袋都疼。比如我在车上放了一张拿索斯NAXOS的莫扎特,听了快十年了,耳朵习惯得不得了,似乎就需要一个如此柔软的莫扎特。同样的莫扎特,到了卡拉扬手里,又是另一个样子。可能不一定习惯得了。跑题了。这里有Naxos的版本一个可听:http://bbs.besgold.com/thread-291537-1-1.html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我电脑上也有几个版本,这个版本极喜欢。周日的下午,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又把它翻出来听。听着听着,就想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为什么你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07年1月,华盛顿某地铁站内一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45分钟的巴赫。这段时间大概有两千市民经过他身边。大部分人匆匆走过,只有六个停下来听了听,20个人放下了一些钱,共32美元。他叫Joshua Bell,小提琴值350万美元,他的一场同样的演出平均票价100$。这是华盛顿邮报关于品味与价值观的实验。


大家可以查看底部《阅读原文》链接,看这个实验文章的链接和视频。《Pearls Before Breakfast》 http://t.cn/hovu1


我曾把这个故事发在微博上,带来上千个转发。很多人对此进行了评论。我倒是不想把这么一次实验和人性放在一起看,我最多把它作为一次实验,并对实验后,经过华盛顿邮报报道后,读者的反思力量和媒体力量放到一起来看。很可惜,华盛顿邮报已经2.5亿美元卖给了亚马逊的老大贝索斯。说明,媒体并不总是具有看起来的生命力。和古典音乐,以及品味一样。不总是对。


同样要说的话是,小提琴家Joshua Bell在地铁里拉了45分钟巴赫,匆匆人流,只有区区20个人停下来听了听他。看起来很悲惨。但在中国,在地下道唱歌的一些歌手,因为有了央视的舞台,最后变得火爆异常。两位歌手上了央视后,又相继爆出开豪车,闹分手等等。因为媒体的介入,最后改变了当事人自己的音乐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同样的内心,在聚光灯过后,要保持安宁,真是一个挑战。那次农民歌手火爆的同时,原作演唱者汪峰也藉此再入人们的视野。汪峰甚至几年博得一个“永远上不了头条”的命。他和章子怡的爱情,也许应该算是那次事件的副作用,蝴蝶效应吧。


我这铺垫了这么多,要说的,其实就是标题这句话:为什么你会忽略身边的美好?


我们很容易忽略身边的美好,是因为我们太过浮躁。生活把每个人逼得,非得要抓住那些有用的瞬间。能在地铁站如此匆忙的地方,停留,驻足,听一个陌生人带给你的美好,在现代这个社会,算是一种奢华吧。


我记得98年秋天。北京开始浮躁起来的季节。我坐地铁从北京积水潭站出来,听到过道有一个歌手,在唱齐秦。他唱得那么投入,唱得那么好。吉他弹唱,就跟齐秦坐在那个台阶上,静静地,不带奢望地,为他人歌唱,为自己歌唱。那天,我恰好似乎不那么忙,我居然停下脚步,等他一曲唱罢,和他谈起了话。最后,我请他在积水潭附近吃了一顿饭,并留下了他的呼机号码。虽然后来呼机被淘汰,我也没法联系上他,但那个下午他的演绎,我大概会经常记起。他给了他人美好,自然有人记得他给的美好。


当然,不是非得要很专业的小提琴演奏家,或者精选的演出版本才叫美好。路人给你的一个微笑,帮你捡起你掉下的一只手套,为你按住电梯门,都是我们每日都能遇到的美好。我们不要忽略这些美好,我们也可尝试给他人美好。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