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支付宝协议控制马云阿里巴巴雅虎it |
用“契约”来给支付宝问题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
支付宝股权事件的核心,不是契约,而是“生存”。
马云的做法确实从程序上违背了“契约”的原则, 但在面对死和生的问题的条件下,再一味地讲契约, 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你做还是不做?
很多人担心马云在这个事情中的表现,乃是基于对人道德的不放心。 这很正常,如果没有规则来规范企业人的行为, 企业没走一步都会很艰难。阿里巴巴从开始做B2B, 到现在衍生出做B2C和C2C的大淘宝,做网上支付的支付宝, 每走一步,都会遇到政策、竞争和市场淘汰的考验。 而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政策和资本的撕扯,一直都存在。 雅虎和软银在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 但对支付宝必须准确地符合政策,却束手无策, 或者说二者只能是一个无解的条件。
生存之不易,往往见风就是雨。在无关国家安全的某些领域, 比如网络视频,电子阅读等,一个牌照都能让企业生不如死, 本来可以大发展的视频网站,因为牌照,不得不背负沉重的负担, 有的出现外资不再投资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出现外资撤走的情况, 很多网站,本来处于该发力阶段,最后不得不放弃发展战略, 甚至无疾而终。“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牌照, 是比网络视频拍照要求更严格的牌照,一旦大门关上, 也许就不再开放的牌照, 马云和软银雅虎已经没有时间谈契约和产权,只能按“谈判” 来解决问题,似乎也只能是一个事实。
6月15日晚8时46分,方兴东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 据可靠消息,腾讯财付通的牌照已经收回给央行深圳分行, 央行责令腾讯整改,六个月内解除协议控制”。 他同时还表示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大家就不能多责备马云。 请大家考证。可能这场风暴要席卷得更大了!” 财付通方面赶紧发出三项声明, 声明指腾讯财付通牌照已被央行收回一事纯属谣言, 央行从未作出过类似通知。 财付通自2006年开始就是纯内资公司。 内部从未有过协议控股这一概念,也不清楚这一概念由何而来。 紧张情绪,可见一斑。
而马云在同一日,针对财新《新世纪周刊》胡舒立财新观察文章《 马云为什么错了》做出的反应, 则更是直接把支付宝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兜了出来。 等于明确了财新上一期文章《支付宝转移真相》的判断。 即雅虎和软银不是不知道事情的紧迫, 也不是没跟阿里巴巴集团讨论过,而都是“最后一分钟放弃”讨论。 很多人一直认为的“协议控制”实际上也无法实现, 软银更是以沉默作为态度。如此情况下,继续纠缠产权和契约, 事情无法再进行下去。动不得牌照,只能动结构。
面对支付牌照,紧张的不止支付宝一家。 比如在马云和胡舒立对话的同一日,新京报的一篇报道,《 银联商务为获牌照“变身”全内资》:继支付宝之后, 又一家为获牌照转身全内资的公司浮出水面。 记者昨天从银联商务方面获悉,为了获得央行颁发的《 支付业务许可证》, 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公司已经在此前做了全内资的处理, 并于5月26日与其他26家公司共同获得了首批牌照。
我们需要更开放的互联网政策,在内外有别的条件下, 如何既保证资本进入中国互联网领域,助互联网企业高速成长, 又防止一个一个牌照管理政策, 不提前抹杀各种互联网商业爆发的机会,比契约更紧迫。 纠缠于契约,只看到了脸上的包,没看到全身的火。 会很容易习惯各种牌照的发放,把牌照的发放当做他人的施舍, 有了牌照者,甚至错误地拿牌照做竞争壁垒,越来越封闭, 越来越自满。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永无出头之日。
马云的做法确实从程序上违背了“契约”的原则,
很多人担心马云在这个事情中的表现,乃是基于对人道德的不放心。
生存之不易,往往见风就是雨。在无关国家安全的某些领域,
6月15日晚8时46分,方兴东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
而马云在同一日,针对财新《新世纪周刊》胡舒立财新观察文章《
面对支付牌照,紧张的不止支付宝一家。
我们需要更开放的互联网政策,在内外有别的条件下,
前一篇:转发:8种食物的“以形补形”
后一篇:谁愿意维持计划生育严峻这个假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