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在樱花和服事件中该改名武夫大学

标签:
武大樱花和服权利杂谈 |
前几日,网上有传播一个穿和服在武汉大学樱花园照相被赶的事件,引发了很多讨论。这里先转一下这条新闻,然后我也来罗嗦几句:
《长江商报》报道:“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昨日下午3时左右,一对母女在武汉大学樱园内穿和服拍照(见图),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 下午3时左右,两个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出现在樱花大道上,站在樱花树下合影留念。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突然,一位穿蓝条纹衣服的小伙子冲她们吼起来,随后,十多名年轻人加入声讨队伍,很多围观市民也表示愤慨,责备声越来越大。
眼见情况不妙,母女俩立即停止拍照,收拾东西匆匆离开。
也有学生认为,这对母女的行为属个人行为,其他人不该干涉。
据悉,当年日军侵占武汉珞珈山后,于1940年春在武汉大学老斋舍(现樱园)栽种了首批樱花树,早期的樱花树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列强侵略中国的见证。
多人轰赶“穿和服照相”的母女
武汉大学的樱花我没有机会看过,北京玉渊潭的樱花我倒是看过。很漂亮,一阵风吹来,就更加婉约了。往年去玉渊潭看樱花,更多的不是看花,而是看人。因为人比花多。当然,费了劲去看樱花,更多其实是找了看樱花这个机会,去和家人朋友聚会出游而已。如果大家忙得一塌糊涂,是断没有心思去看樱花的。
我住的这条街,叫樱花东街,这条街上,还有一个中日友好医院。想必中国人看到樱花,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就拐弯到,想到了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
我不是不要我们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必须正视这段历史。让日本人记住历史不要背叛历史,但不是要日本人背着一个十字架在身上过。同样,我们要求国人记住这段历史,也不是要国人带着仇恨去看待日本,看待日本的文化,甚至带着仇恨去看待一簇簇美丽的樱花。
网上还有一条消息透露,之所以武大学生怒斥这对爱美的母女,是因为武大出台了一个赏樱花的规定:武大办字〔2002〕7号《关于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的通知》第二条规定,樱花开放期间,“不允许在校内穿和服照相”。
有人说,因为武大的樱花种植是和日本侵华习习相关,所以就有这条规定。武大有权作出如此规定,因此这条规定也就为武大学子对穿和服母女喊滚出去的“官方理由”。
我不知道武大出台这条规定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是怕穿和服照相引起学生激愤而引发暴力冲突,也许是为了表明武大在反日本侵略方面做出了贡献而做的一个表态,如果真是为了给喊滚的学生撑腰,我倒是建议“武汉大学”改名“武夫大学”。这对母女,穿和服照相,仅仅是因为她们觉得美,她们并不想冒犯谁。结果,很多学生,以历史的名义,剥夺了她们继续追求美,继续欣赏樱花的权利。
欧洲各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混战,并不影响如今欧洲的一体化,也不影响欧元的流通。日本和中国的纠葛,也不应该影响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愿望。有人说,你有穿和服到大街上照相的权利,唯独没有穿和服到武汉大学照相的权利,这我是第一次听说。反正我是看到过很多朋友穿和服的结婚照,我也不觉得恶心,更不会想要把他们的结婚照撕破丢掉的幻想。
如果一个民族至今无法容忍一对穿和服的母女,再谈什么中日友好,岂不是笑话?那武汉大学也就没必要送一些老师去日本交流,武汉大学也就没必要引进一些日本的教学仪器,更没有必要引进日本留学生了。
我是准备挨骂的,因为你们免不了又要说我卖国了。其实,我是觉得,你们没权利赶走人家母女。当然,我也觉得穿和服在樱花下照相挺傻,但人犯傻也是一种权利。
樱花是多么地美啊,我想栽种樱花的人,本意肯定不是要让人记住仇恨,而不去发现生活的美吧?不过也不好说,中国人还是喜欢用一个东西寄托仇恨的。比如古代的女子,吃了小妾的醋,就会偷偷扎一个小布娃娃,写上小妾的名字,然后用一些针扎进去,放在一个不容易发现的地方。自己在心里暗暗地想,扎死你这臭不要脸的狐狸精。这一套路如果放在禁止穿和服的武大樱花园,似乎有同样的效果。恶狠狠地欣赏樱花的态度,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武大的校园才有的现象。我知道的一些人,去玉渊潭也好,去日本本土欣赏樱花也好,总之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估计多数人也不会带着仇恨。因为你扎一个娃娃,扎不死那可狠的小妾。
3月21日,游客在武汉大学校园内拍樱花
每年的这个时候,武大樱园总是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