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代码》读后
(2008-08-04 10:50:23)
标签:
《梦断代码》读后it |
从周志军那里拿到了韩磊翻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限量版《梦断代码》,读完后有想说一说的冲动。不是因为这是一本好书,也不是因为这是韩磊认真翻译的一本书,而是因为这里面的故事。
《梦断代码》讲了很多故事,掩卷思索,似乎一个故事都没有讲。这也许就是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悲哀。我们可资记忆的东西太少,以至于我们认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每一次奋斗都是一样的奋斗。所以,《梦断代码》的故事看完,我以为是我自己经历的一个一个小故事中的一个,我几乎忘记,这是别人的故事。
很 多年前,我第一次掌控一个大网站的从出生到成长。和我一起掌控的CEO,是对软件和互联网开发没有一点经验的门外汉。他的心中认为,只要有人,有钱,所有 的想法都可以按照他的思路提前实现,完全不顾开发人员的实际能力。结果,本应该6个月做的项目,在他的压榨下,变成了2个月的项目。可想而知,2个月后, 这个项目会是如何一个状态。很可惜,因为这种漫无目的的管理,我们的项目一年后,依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25%的进度。而且中途发生过无数次变轨。自 然,一个成功的项目也没做成,已经花费数百万了。这是不懂技术开发内在规律导致的乱来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在博客中国网站。我们曾经发生过 很有意思的讨论。关于一个企业博客的开发进度的讨论。方兴东问我,项目要多少时间。我说要45天以上(这是盲目乐观的起码最短时间)。他又问,15天不行 么,加加班?我说不行,不可能。15天连门都没摸到呢,有瓶颈解决不了,必须45天,还没算测试时间。他最后一拍桌子,说那我给你30天,谁要完不成谁就 走人。结果,这项目也死掉了。因为他给的30天,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当然,要走人的人也没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梦断代码》 里的故事,比我经历的故事精彩得多,但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梦想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可以复制到所有梦想破灭的人身上,不光是 做软件和互联网的人身上。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卡普尔是个很有成就的技术先驱,在一个梦想的指引下,曾想着要做出一款开源软件,超越微软的outlook,这 个梦想是如此美好,结局却是卡普尔最后的离场。而那个开源软件也近似无疾而终。
故事都一样的。
--------------
本书的翻译并不太好,韩磊做了很多功课,可惜太不流畅,阅读的快感完全没有。文字中夹杂的半文半白的行文风格,很让一个普通读者看不下去之感。也许这怪不得韩磊,自然也怪不得原作者,要怪也要怪编辑。编辑的把关和定调子,也许本来就有方向的问题。
不要期望于一本技术报道类的图书能靠文采打动我们,更不能期待靠翻译者的个人风格来替一本并不精彩的图书添分。这本书有故事,是因为外人都是远观之故。如果我们也曾是个人中,这样的故事,显然并不精彩。通过文字给它添彩,这完全是徒劳。
翻译一本这样的书,最好的办法是,让人阅读顺畅,理解容易。这是我对此书的一个建议。或许有改版的机会,可考虑斟酌译文的流畅,意思的贯通。
今天外面一片蓝天,本来昨晚睡得晚,想睡个懒觉。可恨早上又有奥运用的直升飞机飞过我的窗口。我迷糊中跑到窗前,手碰到了置于窗台的《梦断代码》,掉地上砸到了我的脚。想起这书看完有日子了,该写点什么了。
《梦断代码》讲了很多故事,掩卷思索,似乎一个故事都没有讲。这也许就是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悲哀。我们可资记忆的东西太少,以至于我们认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每一次奋斗都是一样的奋斗。所以,《梦断代码》的故事看完,我以为是我自己经历的一个一个小故事中的一个,我几乎忘记,这是别人的故事。
很 多年前,我第一次掌控一个大网站的从出生到成长。和我一起掌控的CEO,是对软件和互联网开发没有一点经验的门外汉。他的心中认为,只要有人,有钱,所有 的想法都可以按照他的思路提前实现,完全不顾开发人员的实际能力。结果,本应该6个月做的项目,在他的压榨下,变成了2个月的项目。可想而知,2个月后, 这个项目会是如何一个状态。很可惜,因为这种漫无目的的管理,我们的项目一年后,依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25%的进度。而且中途发生过无数次变轨。自 然,一个成功的项目也没做成,已经花费数百万了。这是不懂技术开发内在规律导致的乱来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在博客中国网站。我们曾经发生过 很有意思的讨论。关于一个企业博客的开发进度的讨论。方兴东问我,项目要多少时间。我说要45天以上(这是盲目乐观的起码最短时间)。他又问,15天不行 么,加加班?我说不行,不可能。15天连门都没摸到呢,有瓶颈解决不了,必须45天,还没算测试时间。他最后一拍桌子,说那我给你30天,谁要完不成谁就 走人。结果,这项目也死掉了。因为他给的30天,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当然,要走人的人也没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梦断代码》 里的故事,比我经历的故事精彩得多,但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梦想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可以复制到所有梦想破灭的人身上,不光是 做软件和互联网的人身上。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卡普尔是个很有成就的技术先驱,在一个梦想的指引下,曾想着要做出一款开源软件,超越微软的outlook,这 个梦想是如此美好,结局却是卡普尔最后的离场。而那个开源软件也近似无疾而终。
故事都一样的。
--------------
本书的翻译并不太好,韩磊做了很多功课,可惜太不流畅,阅读的快感完全没有。文字中夹杂的半文半白的行文风格,很让一个普通读者看不下去之感。也许这怪不得韩磊,自然也怪不得原作者,要怪也要怪编辑。编辑的把关和定调子,也许本来就有方向的问题。
不要期望于一本技术报道类的图书能靠文采打动我们,更不能期待靠翻译者的个人风格来替一本并不精彩的图书添分。这本书有故事,是因为外人都是远观之故。如果我们也曾是个人中,这样的故事,显然并不精彩。通过文字给它添彩,这完全是徒劳。
翻译一本这样的书,最好的办法是,让人阅读顺畅,理解容易。这是我对此书的一个建议。或许有改版的机会,可考虑斟酌译文的流畅,意思的贯通。
今天外面一片蓝天,本来昨晚睡得晚,想睡个懒觉。可恨早上又有奥运用的直升飞机飞过我的窗口。我迷糊中跑到窗前,手碰到了置于窗台的《梦断代码》,掉地上砸到了我的脚。想起这书看完有日子了,该写点什么了。
前一篇:天狗吃月亮和看日食
后一篇:为何韩国要抢占中国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