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不好吃吗?
如果不好吃为啥每年八月十五都会歇斯底里、铺天盖地的疯狂一下?说明还是有点好吃,至少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吃。
月饼,好吃吗?
如果好吃为啥平日里很少见?看来月饼也不是那么好吃。至少平时还是不容易买到的。
月饼吧,好象跟月亮有关,但月亮也是每月每天围着咱们转,不知道为啥非得每年某月吃一次,令人糊涂。。。
也许是月亮不是天天圆,但月亮不圆的时候,人们还得过日子,为啥月饼这东西就不能吃了呢?如果真是因为月亮不是天天圆的原因的话,那干脆就把月饼改为“日饼”吧,因为太阳每天都是圆的。
在俺看来,月饼还是有点好吃的东西,如果早上或者半夜,如果冰箱里有月饼的话,俺还是会吃的,即使有方便面的话。
月饼其实是一种很好方便食品品种,有很多优势:
月饼的内容、口味丰富多样,至少比饼干、曲奇、什么蛋黄派的内容丰富的多。
月饼易于保存,现在的月饼,保质期大概也有1个月时间,比面包、蛋糕要长的多。
月饼易于携带,比面包、蛋糕更容易携带。
食用方便,开口即食,比方便面还要方便。
那么月饼为什么不能成为百姓的寻常食品呢?
一是厂商拘泥于传统的营销模式,好象有月饼之日起,从来就是为八月十五准备的。过了这个节,边歇了这个业,其他日子
二者,月饼的口味重,不管什么风味,比较容易使人腻。
再者价格相对贵。一块月饼,起码要几块甚至几十块钱,而平时老百姓吃顿早餐,来包方便面抑或馄饨、烧饼、油条,都要便宜许多。
但月饼的这些不足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月饼的口味也是可以改变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花样,还是适应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如果用心,开发出一些适应人们口味的产品并不是很难的事。
至于价格,也是可以改变的。月饼的价格高,不是制作月饼的原料有多高,而是包装成本高,供应周期短、销量小而造成的。即使价格高点,也可以有不同的市场定位,也是对食品市场的一个补充。至少可以与饼干、面包、蛋糕、什么什么派并驾齐驱吧。至少俺,宁肯吃月饼,也不会喜欢什么什么派。
厂家的营销模式也是很容易改变的,关键还是看厂家的意识和策略。
如果厂家积极创新,月饼完全可以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早点、夜宵、旅行食品,非常有可能把月饼革命成为一种老百姓喜爱的日常食品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厂商也将从此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至于对俺,再也不用每年为送月饼、吃月饼发愁了。
中国的许多传统食品,包子、饺子、馄饨、汤圆、烧卖,如今也都有了速冻产品,成为百姓喜爱的日常食品,而中国还有不少传统食品,如月饼、粽子,都是很好的食品,目前还只是作为节日食品,市场还远远没有充分开发。
还有,中国还有不少好的传统食品可以开发。比如烧饼、火烧。俺曾在一家涮羊肉的店里吃的烧饼,非常好吃,甜的咸的都有,俺还专门喊师傅过来,问了如何制作,能保存多久,具体记不清了,至少比面包、蛋糕容易保存多了。
这些食品完全可以开发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方便食品。假如老百姓的冰箱里能装进花样繁多的月饼、粽子、烧饼、火烧,而不再是单调的面包、蛋糕,那百姓的生活,不更有滋有味的多。
至少俺,也可以开始吃点早餐了。因为俺讨厌吃面包、蛋糕,以至于几十年如一日不吃早餐。
无论如何,俺愿意吃烧饼、火烧、粽子、月饼,远远好过饼干、面包、蛋糕。
希望聪明的商家,尤其是罗红,好好琢磨琢磨,把中国的传统食品好好开发推广一下。什么武大郎烧饼啊,潘金莲粽子啊,兴许还能推广到全世界呢,至少日本、韩国还是没问题的吧。毕竟武大郎也算是日本人嘛,虽然韩国人认为武大郎是韩国人。
2008-9-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