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进军卤味零食赛道;锅圈门店增至9978家更新上市招股书...|周报
周而复始,又到了周日
今天和预制社长一起来看看
本周预制菜行业发生的大事件……
1、近两周夜间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倍,上海、北京、成都居首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多,夜间餐饮消费增长明显,这个假期各地推出形式多样的夜间餐饮消费模式,满足市民、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周,夜间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的夜间餐饮消费较为火热,相关订单量位居全国前五。
2、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预制菜是消费升级的产物,不是“不健康”,而是“更健康”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xc1WDcU1sZKzMUmwp8CvurBMdS0wukC7GxPybItOY4KTar5RMoy8ia9tZELicPwItIpxdpYGDf7ibk9mIWcdbuk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预制菜不是新型业态,从供给侧观察,它是原有业态效率提升的结果,但归根结底,预制菜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生,它是经济节奏加快和消费升级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化大潮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另外,很多人认为狭义的预制菜(各类料理包)不健康,是因为没能认清它在目前阶段的对标对象。狭义预制菜短期的对标对象,并非餐厅或家庭中现制出来、充斥锅气的新鲜菜品,而是那些更“古早”的预制菜,如方便速食、速冻米面水饺等。
相比之下,料理包的品类更丰富,在保质期的选择上也有更多余地,相对来讲更加健康,这是广义预制菜体系内的自我突破。
3、餐厅八成以上菜品需预制,专家:“妖魔化”预制菜不可取
近日,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对于预制菜是否安全,受访专家认为,预制菜其实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冷冻水饺、汤圆,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以及连锁餐饮所使用的净菜配送加工厂、中央厨房等都属于预制菜范畴。
作为新生事物,“妖魔化”预制菜并不可取,但快速发展的万亿级预制菜产业与预制菜标准体系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确实存在,是目前这一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
事实上,已有不少地方的学校决定引入或已经引入了预制菜。不禁要问:馒头、速冻水饺也算预制菜吗?
1、安阳发布全国首个规范餐饮菜单编制的地方标准
9月28日,安阳市发布《餐饮菜单编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该《规范》是全国首个餐饮菜单编制规范的地方标准,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范》规定了餐饮菜单编制的设计要求、菜品命名、公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餐饮菜单编制的各项要求,明确了菜品宜用、禁用名称,要求原料名称和菜品译名标准化,倡导餐厅在菜单中标注口味、制法、菜量、致敏原料、营养元素含量等信息,有效规避菜品份量、口味、原料等信息不透明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信息和更多样的选择。
2、秋天的第一只大闸蟹来了!2023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上市,预计总产量破万吨
临近中秋,又到一年一度吃大闸蟹的日子。提到大闸蟹,人们自然会想起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
9月25日上午,“2023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在常熟沙家浜风景区开幕。据悉,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整体上规格较去年会大一些,总产量预计在1.1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加约0.16万吨。
3、莱阳成立山东首个预制菜产业联盟 百余家预制菜企业实现“抱团发展”
从去年开始,莱阳引导天府科技、龙大美食、春雪集团等16家市内龙头骨干企业,率先组建全省首个县级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
“16家联盟头部企业+百余家行业企业”抱团发展,成员之间、行业之间通过加强信息交流、技术互补、产能协作等方式握指成拳,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有效提高了预制菜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
联盟成立一年半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60亿元,其中3家成员企业实现预制菜产能翻番,2家企业产能增幅在50%以上;通过内部订单共享,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1、海底捞调味料进军卤味零食赛道,并已于9月25日开始全面铺货
近日,颐海国际旗下,由海底捞调味料出品的零食品牌「哇哦」正筹划推出新品类:虎皮凤爪,并于9月25日开始全面铺货。
据悉,该新品由海底捞核心底料供应商、海底捞兄弟公司颐海国际负责生产与推广,目前部分平台已开始有预售通道。
2、九毛九拟在上海市松江区收购一幅土地使用权以建设中央厨房
近日,九毛九发布公告,集团于2023年9月28日中标并与上海市松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订立出让合同,收购位于中国上海市松江区一幅地盘面积为2.44万平方米的土地(该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为期20年,总代价为人民币2200万元。
集团拟于该土地兴建中央厨房,用于食材的采购、储存及加工,并有物流及派送等功能。中央厨房的建设预计将加强集团餐厅供应的食品安全及菜餚的一致性,减少集团对其餐厅营运及管理的依赖,并使集团能够加强其供应及能力,以支持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餐厅网络扩张计划,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的地位。
集团目前估计,未来三年将产生约人民币3.2亿元的资本支出,以建设中央厨房以及购买设备及设施。
3、三全食品:围绕新兴消费需求加大新品研发与推广,打造业绩增长点
9月27日,三全食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先后推出具备预制菜属性和功能的微波系列及空气炸锅系列等产品,肉卷、蛋饺、小酥肉等预制食材类产品实现了高速增长,原切肉制品系列以及即烹肉制品系列也将陆续上市。
随着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将持续围绕新兴消费需求加大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力争成为公司新的主要业绩增长来源。
此前,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主要与百胜中国、海底捞、巴奴、永和、真功夫等国内一线连锁品牌进行合作,提供油条、馄饨、火锅料等各类蒸煮、煎炸产品,合作进展良好。公司将不断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4、叮咚买菜:双节期间预计卖出超10万个锅底、60万只大闸蟹
叮咚买菜近日发布《2023中秋国庆美食消费趋势报告》。
报告显示,双节期间,叮咚买菜预计卖出超10万个锅底,较去年同期增长33.3%;“一人食”火锅系列周环比销量增长将达220%。
此外,据大数据测算,八天假期,叮咚买菜将销售超60万只大闸蟹;柚子、柿子、橘子分别实现30万、60万、120万颗的销量。
5、多品牌推出“酱香拿铁”速溶饮料,或构成侵权
近日,有网友贴出显示“酱香拿铁·奶茶固体饮料”的商品照片,引发热议。多个品牌上架了类似的零酒精“酱香拿铁”固体饮料,其中一位厂家称白酒味来自香精。有律师认为,此举或构成侵权。
6、海顺新材:公司部分产品适用于预制菜包装
10月7日,海顺新材(300501.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部分产品适用于预制菜包装,预制菜包装是公司在消费领域拓展的重要市场之一。
7、谱尼测试:公司业务包括预制菜产品及原辅料的检测
谱尼测试(300887.SZ)10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业务包括预制菜产品及原辅料的检测,根据企业标准以及国家和地方、行业、团体相关质量标准控制要求,对感官、理化品质、营养成分、污染物、农兽药残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净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满足发证、型检、出厂检验等需求,同时可提供预制菜保质期预测和验证技术支持。
对于预制菜成品及原辅料均有针对性的快速检测产品及定制服务方案,满足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使其符合相关质量安全要求。
1、锅圈更新上市招股书:门店增至9978家
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10月4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9月26日,锅圈的门店数进一步增至9978家;今年前四个月,锅圈的营收为20.78亿元,略低于2022年同期的2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锅圈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的净利润为2.41亿元;2023年前四个月,锅圈的净利润为1.20亿元,2022年同期则净亏损2502万元。
锅圈致力于开发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涵盖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10个SKU。目前,锅圈全国范围内销售的产品中有约95%为其自有品牌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2年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额计算,锅圈于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0%;同时,按2022年零售销售额计算,锅圈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
2、克莉丝汀预计年底前发2022年财报,股票继续停牌
“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由于核数师未收齐所有必要文件及资料以及支持性审核凭证,预计在2023年年底前刊发2022年财报,同时在筹集资金以恢复业务。公司股票继续暂停买卖。
-EN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