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水产李忠:从一个虾贩到上市花了24年,预制菜目标25亿!

标签:
杂谈 |
作为预制菜的热门概念股,国联水产也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国联水产通过聚焦水产预制菜细分赛道,全面向食品公司转型取得重大成效。目前公司在水产预制菜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凡是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灵魂人物,国联水产掌舵人李忠的创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与胆识。
他是力求完美、敢闯敢拼的时代闯将,致力于把中国的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他也是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行业领军人,擎起反征销大旗实现快速发展;
他更是带领企业走向行业龙头的“中国虾王”,不断锐意进取、突破自我,引领新格局下水产预制菜发展建设。
创业初期:
敢闯敢拼打开国际市场
李忠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小渔村,那里的人靠海吃海,以渔业为生。
1984年,年仅16岁的李忠因为当时全班的同学都有校服,而他没有,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因此选择了退学。
而在退学之后,他没有和周围的人一样做个渔民,而是去做泥水工。但干了不到两年,他觉得自己做不来包头工,于是还是转头去做大虾。
1986年,他开始做虾贩,也就是收购渔民的对虾然后拿到码头去卖,以此赚差价,仅两年后,他的生意就做到了澳门和香港。
李忠作为当下中国水产界的领军人物,经过多年的摸趴滚打和经验积累,终于在2001年创办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从一个小虾贩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李忠足足花了24年的时间。
他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契机,以创办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对虾加工厂为起点,买全球、卖全球,逐步打造以生产加工、科研智造、冷链物流、品牌推广、销售贸易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
2001年至2003年间,国联水产成立初期,虾生意做大后,李忠初步将客户群锁定为外销客户后,他认为,“走国际化道路是必须的”。
2002年,李忠赴美参加了全球最著名的波士顿水产展会,之后他树立起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将国联打造为全球一流的健康水产品供应商。
也就在那一年,国联水产出口销售额从2001年的62万美元飙升至2002年的1500万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出口对虾企业第四名。
发展机遇:
打赢中美虾战成就我国水产龙头
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原产于中国等6个国家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而国联水产作为出口水产品的领军企业,被定为强制调查对象,如应诉成功将获得单独关税税率。
李忠从不愿落于人后,更不愿躲在大树下乘凉,首当其冲,积极正面迎战反倾销,团队积极应诉,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反倾销成功后,国联水产成为全球两家之一、中国唯一一家“零关税”企业,为中国水产界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赢得反倾销官司的艰辛自不必说,回报也是丰厚的。“零关税”判决后,国联水产的海外订单立即如雪片飞来。
2004年,李忠开始谋划产业链布局,至2007年基本完成了国联对虾产业链的建设。
“当年对美的第一场官司,打响了国联水产的第一枪。”李忠如是形容。李忠敢闯敢拼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也赋予了国联钢铁般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和一群人打响了著名的中美虾战。
2012年,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国联开始了全球化布局,收购了美国水产贸易公司桑尼威(SSC)。
依靠美国SSC公司平台,国联水产开始整合全球优质的海产资源,在南美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开展规模化采购,把阿根廷红虾、南极冰鱼、美国深水小龙虾等天然水产品摆上消费者的餐桌,销售规模屡创新高。
通过对全球海产资源和采购链的整合,国联水产也从一家中国采购、全球销售的公司蜕变为全球采购、全球运营的公司。
到2017年,国联水产出口到美国的对虾已占到国内对虾出口美国总额的40%,遥遥领先业内同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虾王”。
转型进阶: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的李忠充满信心,对行业存在的问题,也秉承平常心,没有怨言,没有幻想,务实进取。
只有跨越的疆土,没有固守的边界。早在2015年后,李忠洞察到了中国连锁餐饮的发展势头和互联网经济带动新消费的趋势,不断建设和完善自身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推广体系,完成公司从水产品加工到海洋食品制造的转变。
2018年后,受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面临较差市场环境及美国高通胀影响,叠加疫情对进出口的业务影响,公司在美的部分初加工产品订单流失,鱼虾等初加工单品价格持续走低,利润空间持续被压缩,出现了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风起云涌,李忠积极调整经营战略,规划业务布局,重点拓展国内市场,拓展非美市场。
同时,针对国内特殊市场环境和懒人经济的兴起,公司大力拓展预制菜业务,积极寻找业绩新增长点。
李忠表示,公司将做好组织结构、研采产销等系统化升级,同时基于对BC两端长期的深刻洞察,持续推出适合下游多元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在巩固夯实B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C端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构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自深度布局水产预制菜以来,国联水产的预制菜运营以打造大单品为产品拓展核心,再附加一些有特色的小品,构成丰富的产品矩阵。
国联水产的大单品通常指营收过亿元的产品,主要有面包虾系列、烤鱼系列、酸菜鱼系列、小龙虾系列、以及潜在的牛蛙系列。
据公司此前披露介绍,在大单品各自的营收规模方面,面包虾、小龙虾、烤鱼、酸菜鱼都已经突破了亿元,个别甚至超过了2亿元,而牛蛙系列推出较晚,也有几千万元的营收。
目前,公司打造大单品主要考量的维度:
一是预制菜菜肴市场畅销(市场规模大)、普适度高(国内南北市场消费者接受程度高);二是原料供应充足稳定。
国联新品研发和大单品打造都会遵循上述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会对原有产品不断进行更新迭代,比如增加口味、优化工艺等,使产品的品质和口味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今年3月,国联水产全面创新升级并推出了17款新品,其中包含了小霸龙品牌的烤鱼、小龙虾和龙霸品牌的牛蛙和蒜蓉焗汉虾,以及水晶虾饺、米香虾、田园鲜虾饼和熟虾等多元特色产品。
除了虾品类之外,围绕牛蛙品类也推出了香酥牛蛙、辣子牛蛙、牛蛙腿塔可等新品。
在研发实力上,国联水产打造了上海、湛江两大国内领先的食品研发中心,依托国际顶级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具有水产特色突出、口味复原性好、贴近消费场景需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预制菜产品,从而有效支撑中餐酒楼、乡厨宴席、宵夜烧烤、火锅、团餐、西式快餐六大消费场景的精耕开拓。
根据国联水产披露的预制菜战略规划,2025年,公司预制菜营业收入将达到25亿元。
在李忠前瞻性和开创性的战略指导下,国联以出色的工作、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双重信任,既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又让世界相信“中国对虾”,相信“中国制造”!
国联水产强强联手京东:
夯实大单品强化品牌战略
近日,京东预制菜业务总经理周晓舟率队赴国联水产集团,参观国美、国联工厂。
双方针对预制菜生产线、产品研发、行业痛点、发展规划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洽谈,表示将在打造预制菜大单品方向开展持续且深度合作。
据悉,双方自2015年通力合作以来,共同打造多个预制菜单品,虾饺、烤鱼、小龙虾等产品,累计触达消费人群过亿。2022年渠道整体GMV破亿元,连续5年海产品牌以及虾仁销量排名第一。
培育打造大单品已成为彰显国联水产预制菜产品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表示,目前行业为了迎合不同渠道的消费需求,推出适应不同渠道的产品,积极探索各色创新菜式,其中大单品战略成为企业发展预制菜的重要趋势。
“公司将做好研采产销等系统化升级,同时基于对BC两端长期的深刻洞察,持续推出适合下游多元消费需求的优质产品,在巩固夯实B端市场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C端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构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李忠说。
在国联水产“第五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2021-2025)”中,李忠强调要持续推进品牌战略。
2022年,国联水产集团旗下“海鲜预制菜精选品牌”小霸龙进行全面品牌升级,打造“消费者最亲密的饭友”品牌理念。
李忠提到,国联水产集团将以新视野、新营销、新路径,实现市场开拓再发力、再突破、再创新高,吹响国联水产“中国预制菜”第一品牌号角。
在渠道运营上,李忠指出,将重点提升大型餐饮客户市场占有率,促进大客户渠道销售,强化大客户业务配送水平。
公司持续加强与重要餐饮客户的市场拓展、联合研发,持续提升菜品定制、工业化生产及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预制菜产品在B端市场的销售有望快速增长。
“作为国内最大的水产销售企业,公司在水产预制菜品领域已经深耕多年,也具备了参与预制菜市场竞争的能力。去年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升级布局,公司也希望在预制菜领域谋求较大突破。”李忠最后表示。
未来国联水产将会深耕欧洲预制菜市场,更深入地研究欧洲市场的产品需求,研发适合欧洲国家的预制菜品,探索新的预制菜消费场景和市场增值空间,以超强的创意研发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开渔业全新的价值空间和市场空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