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看好贾国龙的10万+门店计划?
西贝莜面村推出了副牌-“西贝燕麦面”,其创始人贾国龙公布了这个店的开店计划:10万+店!
“先通过内部加盟,之后再对外开放加盟。”模式,成就10万+小老板。
愿景很美好,但真的能实现吗?
“燕麦面”的快餐基业
根据手边已有的资料,汇总西贝燕麦面有这几个关键词:
品牌定位:健康、轻快
对标品牌:麦当劳、星巴克
客单价:45元上下
品牌类型:快餐
产品特色:燕麦系列面条
再看看当下全世界比较火的连锁店:
|
门店约数 |
成立时间 |
|
|
百胜集团(肯德基、必胜客) |
4.3万 |
1952年(肯德基) 1958年(必胜客) |
|
麦当劳 |
3.6万 |
1954年 |
|
7-11 |
6万 |
1927年 |
也就是说,西贝餐饮的愿景是:未来门店数比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加在一起还要多。
当下分店数量最多的7-11成立于1927年,如今业只有6万家分店。
仅仅是按照数据来看,西贝的10万+可以当成“百年大计”来实现。
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西贝有备而来。
首先就体现在其“轻模式”上。
不同于西贝莜面村,西贝燕麦面将是西贝的快餐赛道。
主打时尚休闲风格、燕麦面主食加小菜的产品结构、较快的出餐速度、相对较小的门店以及快捷的电子下单及结算方式,西贝燕麦面的快餐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西贝供应链先行。
2015年6月,西贝建立了1533平方米厂房,安装了奶皮子生产线,配备了化验室、冷库等设施。
二期项目也在推进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莜面、牛肉干、胡麻油、醋等原料。
此外,西贝与巴奴、喜家德水饺、一加一天然面粉等多家餐企及供应商组建了一个“天然食材联盟”,不仅各自加大对优质食材的采购力度,还相互协同采购。
如今的西贝,正着眼全产业链,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从这个愿望的出发点来说,非常好,以贾总在餐饮行业的成就和地位,他来追求这样的精神价值目标,也完全说得过去;再加上西贝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高官团队集体动员,以及华与华公司在背后的把脉协助,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值得期待的项目,但冷静思考的话,我则有很多疑惑。
昨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询问大家对燕麦面的看法,结果参加回答的有接近200人,其中30%从来没吃过燕麦面,剩下吃过燕麦面的人里面,有超过50%明确表示不喜欢,有20%左右觉得很一般,剩下真正喜欢燕麦面的只有30%的比例,而且其中很多人还专门强调:必须要好的调料才行。
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参与回答的几乎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燕麦面很健康,属于养生食品,即便是那些没有吃过燕麦面的,居然也知道燕麦面属于健康食材,这一点远远超出我的意料之外,但同时,也对西贝心生佩服,为什么?因为西贝这次启动的燕麦面,其主打的点就是“健康派”!
OK,那么接下来的文字,是我对西贝燕麦面这个项目的个人观点和分析,必须要提前说明的是:对于同一个商业项目,我们既然不是运营团队自身,那么作为围观群众,受限于我们自身认知的局限性,观点可能存在偏颇之处,因此,如果朋友们觉得我说的不对,您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非要求同。
西贝做这样一个战略转移后,我带着疑惑,仔细分析和思考过西贝为什么要启动燕麦面这个项目?尽量让自己站在西贝管理团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以寻求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
最终,根据我对餐饮的认识,大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一、快餐的市场前景
在中国的餐饮市场,中高端餐饮每隔几年就会换一茬新的面孔,属于“风水轮流转”的生意,很容易受市场变化而变化,难以有长久之生命力。
而真正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反而是一直被餐饮人忽略的中低端餐饮市场,尤其是那些路边摊的小快餐店,不管经济怎么波动,他们都活得很滋润。
二、快餐市场的糟糕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快餐仍然摆脱不了“脏乱差”这三个字,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非常严重,但因为它的不可取代性,所以即便是做快餐的普遍都很糟糕。
但每天中午,吃午饭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不得不去吃,为什么?任何一家都差不多糟糕,消费者完全没有选择性。
三、品类足够大
从快餐市场来看,能在全国流行的品类里面,面条算是具有普及率的食品,尽管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但面条也一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因此,从产品角度来说,选择面条作为主打产品,具备雄厚的市场基础情况下,受众足够大,目标消费群足够多,这个产品具备做大的市场和客群基础。
四、贾国龙的人生情怀驱使
不敢这种情怀是要向全国推广燕麦面这种西贝的产品也好;还是带动10万个小老板致富也罢,甚至可能还带有为中国快餐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改变快餐行业脏乱差的诟病。
这些让人值得尊敬和佩服的情怀,也可能是促使西贝团队努力的精神源动力。
五、庞大的商业价值前景
中国的餐饮市场,虽然各霸一方的豪强很多,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这与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基数,和我们全国上下以吃为乐的传统不相符。
中国催生出一些雄霸全国,乃至全球的餐饮企业,而这只可能出现在快餐领域,一旦形成,其所带来的庞大商业价值,完全不可估量。
对于以贾国龙为首的西北团队来说,则肯定是高举高打,从一个布局全国的角度来启动。
因此,这个项目完全符合华与华总裁华杉的“生意三段论”:
1.市场存在一个强大的需求(目前过内快餐非常糟糕,需要改变);
2.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贾总他们团队想要来改变快餐的糟糕局面,为餐饮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最后是设计一种方式来实现和满足这个需求(通过健康,卫生的燕麦面,帮助十万个人当小老板去完成)。
前面这些只是我对西贝做燕麦面的理解,从商业逻辑上来说,完全没问题,甚至,我认为这是非常厉害的决定,绝对值得佩服,不管从战略高度,还是从眼光角度,都无可挑剔。
以西贝的实力,燕麦面走向全国,被全国更多消费者认知,应该是没多大的问题了,那么我为什么还是不看好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呢?
1.发展阶段的问题
中国的快餐确实很糟糕,上班族和年轻人确实已经有追求健康的内在意识需求,但这种需求强到目前可以改变的阶段了么?我比较悲观!尤其是对国内的快餐市场,为什么脏乱差?其实是和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餐饮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人才匮乏的行业,如果不是这两年其他行业不好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往餐饮扎堆,餐饮行业的人才更糟糕,说得不好听一点,与其他行业相比,餐饮行业曾经是对人才最漠视的行业。
即便是这两年很多优秀的人才涌入餐饮行业,对不起,也几乎全都集中在特色餐厅和各种花里胡哨的逼格餐厅上面了,放眼全国到目前为止,主力军仍然是以前的那一帮人。
因此,国内的快餐确实急需要改变,但是否到了一个大佬进来就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快餐行业带来突飞猛进过的变化?
老实说,我深处一线餐饮市场,根据所接触到的各类快餐老板身上的情况来看,非常悲观,我不认为在这个阶段,它能有什么改变。
2.劣质竞争的问题
市场阶段如果发展不到位,那带来的后果就是竞争的无序性,换个说法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而目前国内的快餐市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同样做盒饭的商家,如果使用好肉好油好食材,解决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但拼不赢那些使用劣质食材和潲水油的小作坊。
在国外,有非常成熟的食品监督机构,消费者也对食品安全有很深的认知,一旦有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犯错,那意味着灭顶之灾,最近美国一个快餐品牌突然死亡,就是因为有客人吃了拉肚子。
但是在国内做不到,小作坊和黑作坊实在太多,监管机构完全无法监管的过来。
而且,就算监管机构很厉害,能处理一批黑作坊,对不起,人家换个地方就又开始了,压根不把惩罚当回事,只想着赚钱,其他一切都不管。
因此,在市场发展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讲道义,不在乎食品安全的商家带来的是劣质竞争,他们会通过降低菜品成本和售价,通过低价的方式来枪战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反复消费。
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一切都使用好材料的商家,完全失去竞争力,反而最终变成被市场抛弃的失败者。
3.消费者的选择
难道消费者是傻的么?难道消费者不喜欢干净卫生的餐厅?并非如此,快餐主要涉及到味道,卫生,价格和方便四个方面,他们在消费者的选择里,排序是:方便快捷第一,经济实惠第二,干净卫生第三,美味好吃第四。
对于一个吃快餐的消费者来说,他中午吃饭的时间就那么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在各种条件摆在面前的话,如果能集合所有条件当然最好,但现实中不可能,必须要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一定是按照我上面所说的排序去选择。
而西贝燕麦面的努力方向和消费者的选择是相反的:西贝的口号是“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他们在快餐上居然也首先定位于好吃;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健康派”,也就是干净卫生,而经济实惠上则没有优势,远远高于普通的面条;方便快捷上更是致命短板:面条天生就不适合外送。
因此,西贝燕麦面的定位,从快餐四要素来说,与现有消费者的选择恰好是相反的。
我不否认,消费者以后可能会非常非常注重健康,甚至也能做得非常非常好吃,价格大家也能接受。
但是,这不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普遍现象,很可能是五年,乃至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的情况,西贝是打算来当这个市场的引路人?
4.燕麦面这个品类
我来说燕麦面是肯定不合适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排斥面食的人,甚至,我在成都这样一个以米饭为主的地区来谈燕麦面也不合适。
但是,放眼全国来看,燕麦面相对于普通的面条来说,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的产品,而且它天生带有地域的局限性,比如南方城市,面食的吸引力就明显不够。
当然,燕麦面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它的粗纤维特点,虽然好处是很健康,但坏处也很明显,几十口感不如面粉那样细腻爽滑,吃起来比较粗糙,质感发硬。
因此,除了对燕麦面的健康因素非常明确的消费者之外,其他普通消费者,很可能会在各类面条里,优先选择其他面条品种。
从味道上来说,我认为追求“好吃”是伪命题,这个问题,贾国龙其实他自己也提到了:好吃是一个相对概念,对某一个人来说好吃,对另外一个人可能就不好吃,没有任何一个东西能让所有人满意,如果说大餐厅追求味道的极致还说得过去,快餐太追求味道的意义不大。
5.管理的有效半径
我承认西贝能做到年营业额35亿这个规模,肯定是有非常牛逼的管理团队,也应该有很成熟的管理模式。
但是快餐的运营管理和特色餐饮的运营管理有很多不同,涉及到的事情更琐碎,更繁杂,所要面对的客群忠诚度相对更低,需要的管理成本更高。
尤其是,如果西贝在全国十万家店(假设能做到),也同样采取中央厨房的集中配送模式的话,这里面带来的管理成本就更是恐怖。
虽然中央厨房的集中采购会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但是各项成本加起来以后的菜品到店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店内的自己采购成本。
如果是莜面村,黄记煌等品牌大店,源头成本贵一点无所谓,反正毛利率在那儿摆着,只要能保证出品稳定即可。
但是快餐店拼杀的对象是街头巷尾的那些小馆子,需要直接做面对面的价格竞争,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以及高标准好食材所带来的高成本,必然降低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就算是西贝的团队很牛,能把西贝燕麦面做到很多店,但受限于快餐市场目前处于糟糕的阶段,无序竞争的现实,它们要想在快餐市场立足很简单。
但是要全面攻陷各地的快餐市场,我对其管理难度十分悲观,别说十万家,就算是一万家店,这样的管理团队在哪儿?
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对西贝的10万+门店计划,不敢保持太乐观,但上面五个方面,基本表达了我对当前中国快餐市场的认知。当然,我希望自己的这些判断是错的,希望西贝的燕麦面能势如破竹的杀向全国。
而这,可能需要贾总的西贝管理团队,付出超越当前想象的汗水和努力,去做好这个带头人的作用,尽管我不看好西贝燕麦面能开到10万+这个规模,但我愿意发自内心的去祝福和祈祷,希望他们能一切都顺利,哪怕是一万家,一千家都行,某种程度上来说,西贝以后的功德不在门店数量!而在其示范效应!
希望西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做好眼前事,走好脚下路。
正所谓,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你的观点!
- END -
作者|
来源 |
编辑 | 餐饮O2O—小贝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3266234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