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科技uwb超宽带家庭网络 |
分类: 电信 |
UWB技术在2002年被IEEE组织确认为802.15.3a标准。五年来UWB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曲折的。从最初的二十几个标准参与竞争到2006年Freescale宣布停止DS-UWB技术方面的研发,UWB技术似乎走向了低谷。在UWB的另一个主要推动者TI的坚持下UWB技术终于获得无线USB技术的批准。2007到2008年将是UWB技术从标准向产业过渡的关键阶段。UWB技术在市场上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这段时间UWB能否争取到足够的市场份额。本文将从技术,市场以及竞争的角度对UWB技术的前景进行分析。
超宽带技术的背景
UWB技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阵营。第一个,是在2004年下半年成立的UWB论坛。该组织希望通过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不同厂商UWB产品的互操作性。该组织的标准为DS-CDMA标准。该标准还没有获得无线USB的批准。目前,该组织有成员公司大约200家左右,如Pulse-Link、Global In-Tech、Freescale、retronic, Global Sun, Haier、Intellon等。由于缺少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如英特尔,微软等;此外Freescale于2006年4月宣布退出该论坛。目前,Freescale停止了UWB芯片的市场开发工作,使UWB论坛的芯片厂商数量减为2家,使其在行业的影响力降低。
另外一个组织是2005年成立的WiMedia联盟。WiMedia联盟是一个行业性非盈利机构,该机构希望通过在UWB标准和多提供商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统一,以及UWB商业化的市场发展促进UWB的快速使用。目前,该联盟有成员公司大约200家,主要成员公司如Alereon、HP、英特尔、柯达、微软、诺基亚、飞利浦、三星、索尼、TI、乙法半导体、 Staccato Communications等。在标准进展方面,2005年5月,USB-Implementer论坛选择WiMedia PHY为其标准。所有的WiMedia UWB设备将使用认证的无线USB接口作为标准。2005年12月,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MCA)认可了WiMedia的PHY层和MAC层。2006年3月,蓝牙技术联盟通过了基于WiMedia的蓝牙3.0标准。WiMedia标准获得ITU的认同,使其PHY和MAC为认可的国际标准。
可以说,目前的UWB的推动者实质上就是以WiMedia联盟。通过WiMedia加盟厂商的努力,UWB技术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具备了产业化的实力。但是UWB技术能否成功的实现产业化仍然要看该技术未来两年在市场上的表现。
UWB技术与家庭网络
讨论UWB技术的市场前景不能离开家庭网络这个主题。家庭网络也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概念。其目标是通过有线、无线的连接将家庭中的各个数字组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宽带共享,娱乐内容共享等功能。家庭网络将是UWB技术最重要的潜在市场。那么,家庭网络对无线技术的要求是什么呢?从传输带宽上看,高清的视频流是目前坚挺网络需要承载的对带宽要求最大的信息。用主流的MPEG2压缩的高清视频流通常需要20~25Mbps的带宽。如果同时支持数个高清视频流,那么100Mbps应该是一个基本需求。
从传输距离来看,虽然家庭的实际大小差异很大,但是我们认为100米的距离应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中任意两点的传输需要。另外,家庭中的复杂结构也要求无线技术的信号有一定的穿墙性。这一点在钢混结构的房屋中尤其明显,无线电信号穿过由钢筋支撑的墙壁时往往有很大衰减,造成带宽的下降。
再来看看UWB技术的定义,从带宽上来说,UWB的理论带宽时480Mbps,远远超过100Mbps这个需求。可是从传输距离上看,UWB的10米范围显得比较不足。10米的定义充其量可以满足同一个房间的传输,不足以支持家庭覆盖。最后由于UWB技术用到的频谱偏向高频,而高频信号遇到阻碍时衰减严重,我们认为UWB技术再穿墙方面的表现也显得不足。In-Stat对产业专家的访谈也证实了UWB的信号在穿墙时有严重的衰减,视频流会出现严重的马赛克。
不难看出,UWB技术很难单独胜任家庭网络的需求。在家庭网络技术方面,UWB技术的主要竞争对手Wi-Fi明显具有优势。Wi-Fi技术的下一个版本,也就是802.11n版本的理论带宽为600Mbps,覆盖范围为100米。同时由于采用了MIMO的技术802.11n也具有一定的穿墙能力。可以说在家庭覆盖这一应用上全面超过UWB的性能。因此In-Stat认为未来的家庭网络将以802.11n为主。
UWB技术的应用场景
文章完整内容:http://www.instat.com.cn/node/74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