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战争风云》到《战争与回忆》

(2018-11-07 18:51:32)
标签:

战争风云

战争与回忆

赫尔曼沃克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类: 简简书评
《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这两部书,虽然不能被当做正史看待,却也能从一个侧面展示上一个世纪那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方方面面。这是一场史没有前例、今后也不会有的人类大事件、文明大劫难。远非一战可比。书中维克多•亨利一家人的经历,在那些年代中并不一定非常典型,但却是作者赫尔曼•沃克用冷静不煽情、朴实而沉重的文笔所描写出的种种悲剧。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抛开书中的情节不谈,作者采用了一种假借书中人物之口的方式表达着很多的看法和感受。他假借阿尔明•冯•隆的《失去了的世界帝国》、《世界大屠杀》的著作,从德国将领撰写、以及美国将领维克多•亨利批注的角度来看待大多数的军事理论和决策问题,以及德国尤其是希特勒在战争中的不正常表现。更奇怪的描述在于著作中所透露出的职业军人对战争的看法。一方面是内心中正义和邪恶之间的交织,另一方面又是能够直面眼前真实生命的屠杀。还可以从容不迫地从战略角度分析领袖、将领所做的决策是否正确。
作者假借犹太人作家埃伦•杰斯特罗的《一个犹太人的旅程》讲述了那些众所周知的涉及人类本性的事,也就是德国人所干的那些罄竹难书的事。
作者假借英国记者埃利斯特•塔茨伯利遗作《基德尼山脊的落日》表达了对工业革命时代大英帝国的太阳永不沉落的感慨。
把这一切荟聚到最精深之处,就在于能够跳出现实,就事论事,用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从1939年到1945年之间(对中国来说更加漫长)发生的劫难。跳出去,才会能更加客观,更加睿智。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很自然,很正常。和平是,战争也是。时间将人类的历史压缩到非常瞬间。如果将地球的历史压缩成24小时的话,人类出现的时间在23点59分56秒,4秒钟的时间是我们从野蛮到文明的全部。六年二战在4秒钟所占的比例还不如佛家“一念”0.072秒那么长。
这样跳出去想的话,我们就会明白,无论什么样的事件,其原因和结果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发展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出现太短暂了。想想早早发展起的木结构房屋,反而让中国的古建筑很少能够留到今天,欧洲教堂富丽堂皇,英国伦敦炸而不光,阿房宫一烧就旺。
因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朝统一中央集权的出现,中国从那时起就领先于所有文明,这也造成了两千年的故步自封而在近代终于被赶下神坛。但也正是百余年的民族苦难反而让我们能够跨越一步,建立起先进的生产关系。
继续从微观的视角来看,我们个人所能做的也很重要,影响面出乎意料地大得多。把所有个人所做的一个个微小的决定,汇聚在一起就会影响全人类全社会发展的速度。如果维尔纳•贝克博士能够斡旋把有思想的犹太人埃伦•杰斯特罗放回美国,如果集中营中有那么一批有良心的德国人眼开眼闭把一批犹太人精英放走。那么50年后的欧洲和中东会是什么一种情况?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唱。老舍在《四世同堂》的最后写道: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的在摇曳,起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