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299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2019-09-17 11:05:11)
标签:

杂谈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提起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可能并非所有人都了解他的作品,但是参观了他的个展之后,除了叹服,还有深思。埃利希的个展今年夏天在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可能是今年艺术圈最知名的展览之一,当本篇文章发表,也正逢展览结束,因此也没有了剧透的嫌疑。


埃利希的展览,可以称是“视错觉艺术展”。他的展品大部分是实物或装置,通过巧妙的设计,或者利用声光的原理,让你看到的情况与实际有所差别。这种差别有的让人会心一笑,有的甚至带点恐怖气息,而有的则引发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似乎很美、很顺理成章,难道就是真相?你的直觉带来了困惑,你的判断并非真相,你的期待也未如所期。可真相又何处追寻呢?艺术家作品的机关很容易看清,而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呢?


埃利希分别于2015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2017年在日本东京举行大规模个展,均引起了轰动。这次他带来了20件作品,有的带有明显的中国特征,说明是特意为本次展览所作(但思路和机关和国外的作品相同)。这次的展览,可以说是个网红展了。展览的门票128元,并不便宜,不过能让人沉浸2小时,还是值得的。


展览举办地点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位于望京花家地。展区分四层,面积很大,而且展馆本身在空间的设计上就比较复杂,也为展品的摆放衬托出一些巧思。


还未进馆就可以看到两个展品。《游泳池》是埃利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用在展览的宣传画上。观众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水池下面也有人,却不是在游泳。实际上水仅仅是池中的一个“夹层”,游泳池下也有通道可以进入,看到上面的人在指指点点。就好像两个区域之间,无法畅通的交流,看到的对方也是扭曲的,相互指点、讨论,却无法对等沟通。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连根拔起》是起重机挂起的移动老式民居,显然作者比较用心,和国外的展品相比,房间做成了中式。而房子的下面,是树根。这就好比是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缩影,从平房搬到楼房,生活方便了,但是觉得不接地气,没有邻里热闹的气氛。国家经济发展的快,但是在基层,在乡村,几年前维系故土的根已经变了。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进入展厅,眼前就是最著名的网红展品“建筑”,由于观众比较多,现场需要排队体验。从网上的视频可以看出,观众们以很奇特的姿势出现在大楼上,比如跨过栏杆站在阳台外面,或者是坐在一楼底商的招牌上。实际上一点危险也没有,“大楼”是平放的,上面斜着摆了一面大镜子,如果观众躺在地上,在镜中的显示就是站在大楼的墙上。所以很多显而易见的事情,因为看问题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偏差。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二楼的第一幅作品是《电梯游说》,墙上镶嵌着电梯门,每次打开,里面是不同组合、人数的乘客,但电梯门内部只是屏幕,在播放视频。每次开门,都让人有走进去的冲动。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日间的白亮航班,夜晚的暗黑航班》,有点像当前抖音的网红拍摄方法,假装坐飞机。两组舷窗分别看到的是白天的白云蓝天和晚间的城市夜景。常出差的我,对这种常见的景色心有戚戚焉。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房间(监视II)》,一面白墙上投射是5*5个画面,就像是售货机的界面。每个画面都是同一房间内景,但角度稍有不同。这25个角度覆盖全屋无死角。很容易就联想到《1984》,现在技术发达了,天网恢恢,保证了安全。但是我们也有一种无处遁形的恐惧。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作品《云》好像是将云朵放入了玻璃柜中,从不同角度看,云似乎还在动。实际上是很多面玻璃效果的叠加。看来,看问题也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叠加起来是整体,而同一个整体又化解为多个层次。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教室》是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作品。最内侧是一间早已破败的教室,还挂着蜘蛛网。显然也是为本次展览而特意搭建,风格是几十年前中国的小学教室。而外侧的一间设有座椅,观众坐在上面,通过光线的投射,使人的身影恰好出现在教室对应的位置,但这影像有有些虚幻。好像坐在这里,又好像坐在这里的并非实体。竟然跟我以前的梦境如此接近。亦真亦幻之间,有回忆,有伤感,也有莫名的恐惧。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雨》仿佛是恐怖片中的场面,从窗户中看到对面的窗户和砖墙,在黑暗中,不时有闪电,映出窗上的水痕,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悬浮电梯》似乎也是来自梦境,陈列在展厅中央的是个电梯轿厢,可是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其实这个电梯是“反”的,四个对外的立面,是正常电梯的内部。里面是什么,却无从得知。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全球快车》这部作品,我也凝视了很久。这是投射在墙上的视频,边框做成了地铁车厢的形式,窗外的景色(即视频内容)不断变换,仔细看来,是在巴黎、纽约、东京三个城市之间切换。经常在外地出差,就会有半夜醒来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感觉。这个作品就是如此,景色变换,时光如梭,不知何去何从。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迷失花园》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从中式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一个小院,对面也是窗户,但是本应出现你自己镜像的地方,确什么都没有,反而出现在一个不符合常识的角度。当结果和期待产生了偏差,甚至完全不合常理,你会怎么想?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作品《人行道》被放置在非常昏暗的小屋子里。沿着人行道走动,从道旁的水洼可以看到楼房的倒影,似乎一直向前延伸。实际上楼房根本不存在。即使是你再有把握,再觉得清楚的事情,也可能是经验主义带来的问题,“眼见为实”都不一定对了。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央美美术馆楼梯》是和实物同样大小的螺旋型楼梯,只不过是旋转了90度,就是整个楼梯井侧躺着。这样和《建筑》一样,能让人产生错觉,特别是拍出照片之后。有不少观众站在尾部的墙边,但是从照片中看起来,就是躺在楼梯的底部,也常见于很多电影中的桥段--唯美的死亡,不过有些不吉利。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窗与梯--依靠历史》这部作品比较独特,就是一架梯子搭在半空残垣断壁中的窗户上,不知道是怎么受力的。这一作品最初始是用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后重建。也许是通过这种不稳定的结构来说明人类的生活过于脆弱,也许是想说,努力往上爬的人,最终未必到好地方。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反射港湾》也是在一间黑洞洞的屋子里,有几条船似乎飘在水面上,轻轻晃动,还显示出水面的倒影。实际上根本没有水,那些“倒影”也是“船”的一部分。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提起试衣间,可能会有人有不好的联想。而进入《试衣间》这个作品,让人有点意外,本应从镜子里看到重重叠叠的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因为“镜子”是空的。“你”出现在某一个意料之外的位置。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门》是一部让人丧气的作品。他的主题也是提醒观众,不要被经验所欺骗。黑暗的房间里,两扇关闭的大门,门缝中有亮光透出,似乎打开门就可以看见光明。实际上光线就来自门底部,打开后,依然是黑暗的房间。不要对一些事情抱太大期望啊,现实不可改变,我可能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交通阻塞(重要次序)》展现的是沙盘上的汽车,分为两个方向,都是首尾相接,但是两边的车辆,已经被陷入沙子了,不能呈现完整的形态。有点平时堵车堵到地老天荒的感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包括汽车在内,很多现代工业产品,都是从最基本的原料而来,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美发沙龙》这部作品布置的非常有意思,看起来就是个五六线城市的小美发店。里面显得明亮而干净。走进去,观众都要坐在椅子上,通过镜子看一看自己,这也是理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然而,镜中呈现的是其他人。显然,这又是埃利希的老把戏--没有镜子。镜框的那一头,是一间一模一样的屋子,也有同样的莫名其妙的顾客。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京城闹市寻幽(81)眼见不为实--雷安德罗·埃利希个展


        我想大多数人看完展览,都会有点怅惘,有点沉浸。这个展览毕竟只是视觉的玩笑,不是人生指南。生活上的事,不要太认真,也不要不认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