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299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2009-10-15 21:39:49)
标签:

罗马

丹布朗

天使与魔鬼

自助游

意大利

光照派

圣彼得教堂

汽车

分类: 东游西逛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罗马地图,可以看到小说中代表“土、气、火、水四元素”的地点组成了十字架,但是也没有小说中说的那么整齐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电影《天使与魔鬼》的宣传画

丹布朗是西方最热门的悬疑小说作家了,他的作品几乎开创了一个潮流,就是把历史、宗教、艺术结合在悬疑刺激的故事中,人文色彩浓厚而气氛逼真。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备受瞩目。除了《达芬奇密码》之外,《天使与魔鬼》也是重要作品,同时被称之为《达芬奇密码》前传。讲的是与天主教对抗的组织光照派抢走了能够炸毁整个梵蒂冈的爆炸物,并且绑架了四个有希望当选新任教皇的枢机主教,男女主人公通过线索,逐一发现了光照派据点,最后破解谜底却发现这不过是教皇内侍为了个人目的设下的阴谋。。。这个故事通过光照派的人物与特征,提到了罗马城中很多景点,所以我去罗马之前,又看了一遍书,同时也看了电影,作为一种预习。到了罗马之后,又把书中涉及到的景点走了一遍。《达芬奇密码》火的时候,旅行社推出了相应的旅游路线,涉及巴黎、伦敦以及苏格兰,这个《天使与魔鬼》倒简单,全在罗马了。实际看过之后,发现毕竟是小说家言,实际上与事实存在不少出入。

书中说,光照派将土、气、火、水作为四大元素,分别代表一个秘密据点,并将枢机主教分别藏在那里杀害。主人公兰登和维多利亚,在伽利略的书里看到一首诗,作为线索:

你从桑蒂的土冢举步 那里有个魔鬼之窟
    穿越古代的罗马之城揭开了神秘的元素
    通向光明的路已铺就这是神对你的考验
    在那崇高的历险途中让天使来为你指南

桑蒂就是拉斐尔,他们首先认为桑蒂的土冢就是第一个据点,指的是拉斐尔的墓,在万神殿(Pantheon)。可到了之后,发现拉斐尔之墓迁移到万神殿,在伽利略成书之后,才知道搞错了。问那里的导游得知,拉斐尔修建了一座齐吉礼拜堂,在那里,第一位枢机主教被杀害。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这是万神殿,一座壮观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万神殿中的拉斐尔墓,小说主人公以为这是“桑蒂的土冢”,后来想起伽利略写诗的时候,拉斐尔还没有迁葬此处

齐吉礼拜堂在波波洛圣母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 Popolo)内部,就在波波洛广场北侧,这个礼拜堂被称之为“土之礼拜堂”。我参观完梵蒂冈之后到了这里,发现教堂午休关门,就去了趟旁边的西班牙台阶,回来之后,正逢30万罗马市民在此集会反对贝鲁斯科尼(容后文详述),把教堂门堵死了,没去成。第二天下午,我第三次来到这里,终于进去了,但是齐吉礼拜堂正在维修,里面描绘下跪骷髅的镶嵌画正在维修,而齐吉兄弟的墓可以看到,做成三角形,按照书中所说,是光照派象征异教的标志。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波波洛圣母教堂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波波洛圣母教堂内部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这就是所谓的“土”--奇吉礼拜堂,不过正在维修,可以看到金字塔形的墓碑,按作者解释也是作为与天主教对立的象征

丹布朗在书中写,土、气、火、水这四大元素代表的建筑都和著名雕塑家贝尔尼尼有关,他就是秘密的光照派成员。第二个元素是“风”,书中写到,兰登猜测下一个目标就是圣彼得教堂,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浅浮雕“西风”就代表“气”,而圣彼得广场是贝尔尼尼设计的。我在圣彼得广场的时候看到,广场中央是一座埃及方尖碑,是4000年前的古物,罗马皇帝卡利戈拉从埃及运来,放在竞技场中,见证了圣彼得的殉难,后来迁至圣彼得广场作为纪念。方尖碑四周的地上有类似井盖的圆石,刻着呼出气的人头像。实际上小说在这里就有点牵强,因为不只是西风,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都有,各有名称。小说称为西风,目的是指明风的方向,从而标识下一个地点。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晨曦中的圣彼得广场方尖碑,背后就是伟大的圣彼得大教堂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方尖碑西边的圆石雕像就是“西风”吹向下一个地点,不过这方尖碑四周都有这种圆石,标明了不同方位



    下一个地点“火”,在维多利亚圣母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小说中提到,这个教堂在巴贝里尼广场旁边,其实也并非如此,大约还有十分钟路程,而且是上坡,不可能像书中所写的很快跑过去。教堂内部“火”的象征,是贝尔尼尼的雕塑“圣特雷萨”的沉迷,所谓“火”,指的是特雷萨的欲火,而雕塑中天使手里的长矛,指向下一个地点的方向。这里又有误,下一个地点是纳沃纳广场,在维多利亚圣母堂的西南,而雕像中长矛的方位并非如此。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维多利亚圣母教堂距离巴贝里尼广场还是有些距离的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维多利亚圣母教堂内部很富丽堂皇,很难想象着一把大火是什么场景,而且教堂内部空间不大,像小说里说的发生枪战的可能性,我觉得不太大,主人公也很难躲在石棺中死里逃生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这是贝尔尼尼的作品“圣特雷萨的沉迷”,表明圣特雷萨沉迷于爱欲,而天使手中长矛象征着欲火,不过这长矛的方向,并不像小说中那样指向另一个纳沃纳广场

代表“水”的地点,在纳沃纳广场,广场中心是贝尔尼尼的著名雕塑四河喷泉(Fontana del Quattro Fiumi),书中写主人公和杀手在喷泉的水池中展开殊死搏斗,其实这个喷泉水很浅,罗马游人众多,即便是晚上10点,四河喷泉周边都应该是吃饭的,不可能有人在浅水里打斗而不被人发现。实际上电影表现这个场景就比较困难,修改了小说的情节,小说中说来自意大利的枢机主教被淹死了,而主人公通过装死逃生,电影修改为杀手逃跑,兰登救下了主教,就是为了说明这个。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纳沃纳广场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纳沃纳广场中心是贝尔尼尼著名雕塑四河喷泉,中央是方尖碑,顶端的鸽子,指向最后地点--圣天使堡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四河指的是多瑙河、恒河、尼罗河、拉普拉塔河,右侧人像代表尼罗河,蒙着眼睛是因为当时没有发现尼罗河源头。有一说他身后的建筑是贝尔尼尼死对头博洛米尼所建,所以把眼睛蒙起来,不想看,其实四河喷泉雕刻在先

最后兰登来到了光照派的总部,在圣天使堡(Castel Sant' Angelo)里,其中有个隐秘的房间,杀手将主教们关在这里。这更不可能了,圣天使堡对外开放,不可能有间屋子,带阳台还没被人发现。电影里后来男女主人公沿着一座天桥往梵蒂冈跑,如果书中情节是这样,也很滑稽,这天桥在圣天使堡很容易看到,怎么可能是隐秘的通道。当然这里也可能象征着其他意思,就是教皇内侍设下圈套,只能骗的了没来过罗马的男女主人公,其他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圣天使堡入口,这么个游人众多的地方,杀手怎么会躲在这里呢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电影里,男女主人公沿着画面中下部的墙跑到梵蒂冈,号称是秘道,那墙上面有道路,这么明显的怎么能算秘道呢

这是西斯廷礼拜堂,是红衣主教们举行秘密会议,选举新任教皇的地方。这里面有伟大的米开朗琪罗的天顶壁画,以及《最后的审判》。这个场景贯穿小说始终。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西斯廷礼拜堂,是选举教皇的地方,抬头就是米开朗琪罗著名的天顶画

最后是贝尔尼尼酒店,出现在小说结尾,是男女主人公浪漫的地方,地点在巴贝里尼广场旁边。我忘了拍照,从添乱同学的博客里借用一张。

意大利游记(4)丹布朗小说《天使与魔鬼》场景实勘

位于巴贝里尼广场边上的贝尔尼尼酒店,近景是贝尔尼尼的雕塑《海神特里同》,小说里最后俩人在这里春宵一刻了

 

虽然说实际地点与情节不太相符,不过读书和看同名电影的时候,都觉得很刺激,还是期待丹布朗的下一部小说《失落的符号》,在罗马每间书店,这书都摆在醒目的位置,希望中文版尽快出。

 

意大利游记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