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 录 心 灵

(2015-01-05 22:54:52)
标签:

佛学

分类: 原创

日记,是内心的独白,是自己对自己说话。把日记出版给别人看,那是名人,那是伟人。

日记一旦出版了,我觉得那日记就有了创作的成分。所谓创作的成分,就是不真实了,也不是内心的独白了,更不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了。

日记一旦留待将来给人看 ,日记就不值得看了。

 

我本人也写日记,且写了几十年了。我的日记本,大小几十本,散乱地堆放在书橱底部的柜子里。偶或地,我也会打开柜门看一看,但也仅仅是这般地看一看。也就是说,我的日记没人翻看,我也不允许别人翻看。不是因为有什么隐私,而是我记录下的那些琐碎的生活片段,乃至于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不值得他人观看,看了,也无益。

我的日记,将来也不会有人看,更不会有研究者看。因为,它不具备研究的价值。我写日记的目的,是纯粹的练笔。

几十年下来,练笔的目的是否达到?我自己都没底。因为,常常有人批评我的文字“拖沓”。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谢这几十年间持之以恒的日记写作,即便没让我把笔练好。

我把写日记作为练笔,可人家曾国藩写日记,却是为了立志要做圣人。

年轻时的曾国藩“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而立时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怎样才能做圣人呢?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

曾国藩此时的日记写得很简单,几乎就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了什么话,甚至夜间所做的梦,都记录于日记中,然后回忆自己一天里的言行,从中找出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

这些都不够。他还把自己的日记抄录数份,在朋友圈子里传阅,让朋友们在日记后面加批注,谈对此的感想。

曾国藩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加强自我修养,是为了自身不断完善。这种自修方式,也无可厚非。只是这样的方式,显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的。更况,日记的写作,绝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比如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是俄罗斯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不但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他还写过绝大多数名人、伟人绝不敢写的日记。

年轻时的托尔斯泰酗酒、赌博、放荡、与茨岗女人鬼混,不认真读书,在十几岁的年纪就逛妓院。一直到30岁,仍对美酒、佳肴、赌博和女人感兴趣。1858年春,托尔斯泰爱上了一个美丽活泼的农村少妇阿克西妮亚·巴兹金娜。但仅仅几个月,他对这个少妇的感情就淡漠了,只是偶尔“旧情复发”。但托尔斯泰与她却生了一个儿子季莫沙。这个私生子后来做了托尔斯泰同父异母的弟弟的马车夫。

这件事连同其他放纵行为,托尔斯泰都写进了日记里,并在结婚前把日记交给了他的未婚妻索菲亚。

托尔斯泰敢于把日记交给未婚妻,显然是不想隐瞒他的过去。以托尔斯泰的睿智,他把这样内容的日记交给未婚妻,也就意味着一并也把这些丑陋、这些不光彩交给了未来,交给了历史,交给了整个世人。

托尔斯泰的未婚妻索菲亚,后来成了托氏创作与生活的得力助手。索菲亚真正令我感动之处,还在于她一面读着托尔斯泰日记里记述的阿克西尼亚·巴兹金娜的健康、白皙与丰满,“我从来不曾这样爱过”的话,一面却笑脸相迎给他们家擦地板、做清洁的托尔斯泰的这个昔日情人。

 

托尔斯泰后来的日记记了些什么,我没有看过。我对托尔斯泰这个人之所以如此尊崇,不只是他写出了那几部传世之作,更在于他敢于暴露自己之丑陋。这种精神,这种气度,是一般人绝然做不到的。

人都有丑陋的一面,甚至卑鄙的一面。可每个人都不会主动张扬、传扬自己那丑陋、那卑鄙的一面,尤其名人和伟人们。

我看过一些名人、伟人的日记、传记,总是在看到一半时,我就会停止阅读。不是他们的事迹不感人,不动人,恰恰相反,他们的事迹、业绩太感人了,太动人了!感动得我竟然有些疑惑:这是他们吗?这是我们所了解的这个名人、这个伟人吗?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成了神,成了神一样的人。

何谓神?何谓神一样的人?所谓神,就是完美无缺;所谓神一样的人,就是完美无缺的人。

一个人,即使他是名人,即使他是伟人,如果说他是一个完人,我就认为他不是人。因为,即便小孩子,也知道,人无完人。可人若不是人,那他又是什么呢?

托尔斯泰不是完人,所以他才可爱,他才可敬。我热爱、敬仰托尔斯泰,就热爱和敬仰他的真诚,真实以及他的不虚伪,不做伪君子,也不做完人。

托尔斯泰的日记,颠覆了我对日记写作的单一认识。依照我的才情,依照我所受到的肤浅的教育,我当初把日记写作定为练笔,也没有错。要说有错,那就错在我一直为练笔而写日记,忽视了日记的其他用途,比如曾国藩的那种用途,托尔斯泰的这种用途。

曾国藩的那种用途,于我肯定不适用。因为我从未想过要做什么圣人。我不想,缘于我有自知之明。曾国藩虽然后来并没有成为圣人,但他毕竟成了名人。

至于托尔斯泰,人家可是出身于世袭伯爵家庭啊!这个家庭出身,相当于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的富二代。而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穷二代。我生活在贫穷、闭塞、落后的乡村社会里,即便我有恶习,即便我想犯罪,条件也不具备。所以,我年轻时,基本上满脑子装的是改变命运的梦想,以及围绕这梦想而作的种种努力。那时,我最爱用的词,一个叫作“奋斗”,一个叫作“搏击”。

今天,我可以轻描淡写地写下“奋斗”、“搏击”这两个词,可在那年那月里,这“奋斗”,这“搏击”,则意味着无尽的艰辛与悲苦在纠缠着我。在我的日记里,关于生活的不幸与痛苦,我所写的并不多。最近,当我打开那年那月那些日子我所写的那些文字时,我竟为自己感动了!生活在那样的困境里,我没有怨言,也没有牢骚,更没有痛恨,反而很灿烂地笑着。只是,当我再次阅读那些文字时,我再也笑不起来了,我的内心有些心疼——心疼自己,心疼自己的坚强!看着看着,我竟然流泪了。

我现在意识到,我写这些日记,在练笔的同时,也把我人生中坚忍的一面留了下来。我没有什么财富可以留下来,如果某一天某人翻到了我的日记,从中看到一个坚忍的人时,我就很开心了,很知足了。

我终究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就意味着要做错事,甚至坏事。我做过许多错事,当然,我也做过坏事。在我的日记里,有关于做错事的记载,却没有看见我做“坏事”的记载。可见,我也有名人、伟人的缺陷和弊病,害怕把自己丑陋、罪恶的一面暴露出来,害怕世人知道。

而事实上,我既不是名人,也非伟人,我那点错事,乃至于坏事,即便完整地记录下来,又有什么可担忧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日记里,如果我再做坏事,我一定完整地记录下来。托尔斯泰把他干的那种事都敢于写下来,我们这些小人物,即便就是做了一点坏事,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也不被人们所看好。

 

怎样写日记呢?我个人认为,日记就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既然是个人生活的记录,那就理当是个人生活的全部,而非只记闪光面,硬把不光彩的一面隐藏起来。曾国藩想做圣人,所以他把日记写成那个样子。那个样子的日记,能成就圣人,只是你还相信那样的日记?事实上,曾国藩在抱定了要做一个圣人之后,他就不会把自己生活中不光彩的一面写进他的日记中,这是铁定无疑的。

绝大多数写日记的名人、伟人们,他们在写作日记的时候,内心其实都有曾国藩这想法。所以,在他们的日记里,你绝不会看到一丝一毫的不光彩、一丝一毫的丑陋。他们的日记全是他们伟大的思想,高尚的心灵。——我把他们这日记,视为假日记。我不看这些假日记,我只看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的日记。因为,他真。

不想做圣人的托尔斯泰,到得晚年,我认为他几近于圣人了。圣人是完人吗?不!圣人是有缺点的人,而且是敢于承认自己缺点,甚至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托尔斯泰无疑正是这样的人。

写日记,还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看曾国藩日记,我并不认为他像一个圣人,尽管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如此之好、之漂亮(大多数名人的日记,也是这样)。除非你不了解他的人品,除非你一直被他的光环遮挡着,否则,你就会鄙视他的日记,鄙视他在日记里所写下的那些漂亮的话语,一并地,也鄙视这样的日记写作。

我读这些人的日记,不禁为这些人的虚伪、道貌岸然、不动声色地说假话,包装自己,而摇头而失望而叹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呢?人为什么要利用日记这种形式来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呢?

我乃一介凡夫俗子,但由于我也像他们一样记日记,因此,我不得不有所警惕:我的日记是否也有为自己增光添彩之处?是否也有说假话不说真话、甚至掩盖真相的地方和时候?我在日记里是否敢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坏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我这样警醒自己,是希望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日记,弄成他们那样的日记。我要的是真实。万一将来有人看到我这日记,我只希望不要让人笑话我,不要让人说,这是一个虚伪的人所写下的虚假的文字。名曰日记,而实际是自传,赞美诗一般的自传。——日记写成这般,就完蛋了。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高大和高尚。切不可利用日记,为自己谋一丝一毫的私利。我倒认为,日记不妨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坏事,发生过的不光彩的勾当,以及自己错误的言行,一一记录下来,既对自己的成长有益,也对他人的成长有益。

如果我们能把日记写成这个样子,那日记的写作,兴许还是有些意义,至少也是有些意思的。

实际上,就我对日记这种纯粹私人性质的写作的理解,我以为它应是一种记录我们个人心灵的东西。这种个人心灵的东西,这种个人心灵的写作,当然包含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好的与坏的,善的与恶的。所以,好的日记既记录生活,也展示心灵。某种意义上,写日记正是记录心灵。 

                     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