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 判 灵 魂
(2012-09-23 00:13: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审 判 灵 魂
神话告诉我们,人原是可以不死的。
毛利人的死亡起源故事,和他们的森林之神谭恩有关。
谭恩的故事要从宇宙初始的时候讲起。那时世上只有少数几位神袛,尚无人类。谭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他的森林。起先,他因为树种得不好,而遇到很多困难,但后来树木总算成长茂盛了起来。这时候,谭恩没有那么多事可做了,变得有些落寞。他想要个妻子,但峦伊和帕芭这对原初夫妻所生的全部都是男孩,他不知去哪里才能找到另一半。他先是找了自己的母亲,遭到拒绝;后来试过好些伴侣,生出来的后代都变成蛇、石头还有溪流,但这些都不是谭恩喜欢的。他想找到一位能够让他满意的伴侣。
最后,谭恩在一处沙滩上取了泥巴和沙子,捏塑成一个女人,他把生命的气息吹进这个形态当中,还为她起了一个名字:依娜—郝—欧奈(意为泥塑少女)。他们在一起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名叫依娜—蒂塔玛(意为暮光少女)。依娜—蒂塔玛并不知道谭恩是她的生身父亲,当她长大后,谭恩娶她为妻。一天,依娜—蒂塔玛与人聊天时才被告知她原是谭恩的女儿。这个事实让她既震惊又羞耻,于是逃到了宇宙幽暗的地方——地府里。
当谭恩发现妻子不见并开始四下寻找她时,传来了依娜—蒂塔玛的歌声:“是你吗,谭恩,我的父亲?”悲伤的歌曲令谭恩明白,依娜—蒂塔玛知道了真相。他同时知道女儿的声音来自地府,但他无法进入那个黑暗国度去找她,因为依娜—蒂塔玛拒绝让他进来。
依娜—蒂塔玛告诉谭恩,要他呆在地上有光的地方,为她的孩子做一个好父亲,而她则永远留在地府中。但时候到了,她会去有光的地方抓走孩子,把他们带回黑暗国度。从此,所有人类和动物都不免一死。这就是死亡降临世间的经过。
这个神话编得有些粗糙,而且谭恩的神性委实地令我不怎么喜欢。相反,从他身上我看见了神性中的肮脏与丑恶。也正是从谭恩这身上,我们看见人也像他一样丑恶。只是人这丑恶是从神那里遗传下来的。所以,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自我辩解道:神性尚且如此,人性岂能好过神性?
不过,这个神话也从另外的一面告诉我们,所有人类和动物都不免一死,并不是依娜—蒂塔玛的过错,而是谭恩的过错。是谭恩的乱伦让更高层次的神意识到:连神谭恩都不过如此,那比神要低劣得许多的人岂不更糟糕?干脆让他们统统都死,一个也不留算了。——这就是我理解的死亡降临世间的经过,或者说,这就是人和动物为什么统统都不免一死的真正因由。
固然,这则神话给人类的死找到了一个并不那么光彩的理由,可若认定人类之死都是这么一回事,则过于简单了。如果说这个神话让我们看清了神的面目,当然,也看清了我们自己的面目,那么,面对这一具肮脏的臭皮囊,死才是神正确的决定。倘若不死,那这个世界会更没有意义,因为那会比地狱还糟糕。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审判?依我对人性的看法,我主张应该有这样的机构。一些人的罪恶在现世便得到了报应,受到了天神或人的惩处。但更多的恶人与恶行并没有在现世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此一来它会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人干点坏事、弄点罪恶并不要紧,某人一辈子没少干坏事,不是也活得挺好的么?我不这么看。古埃及人更不这么看。
古埃及人创造的神话很吸引人,他们认为人死后,负责为每个亡者的心脏秤量重量的神叫阿蒙,埃及人坚信,心脏含有每个人生前一切作为的记录。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创造了一个保存瓮。这些保存瓮用来存放亡者的内脏器官,瓮盖上饰有地府里相关诸神的头像,例如阿努比斯,或是欧西里斯。
古埃及人认为,亡者的灵魂必须在称为“两个事实”的厅堂里受审,这里放置一个天平。天平一端用来放亡者身上唯一没有被取下的主要器官——心脏,另一端放的是真理与正义之神玛艾特的羽毛。如果心脏比羽毛还重,就代表充满罪恶,此时,“亡者吞噬者”阿穆特会将亡者生吞活剥;如果心脏比羽毛来得轻,亡者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审判程序。
这个神话似在提示我们,在人世间干了坏事的人即使侥幸在他们活着时没有受到惩处,也未必能逃得过死后的那一个审判关。我相信,有许多人会被阿穆特生吞活剥。当然,也有一种人会进入下一个审判程序。——看来,还挺复杂。
下一个审判程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审判程序呢?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死亡并不只意味结束,而是另一次新生命的开始。
埃及人相信,人的灵性在人的肉体死亡后依然存在。只是遗体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照顾,灵魂才能在来世再次回到原先的体内。他们相信一种叫做“喀”(生命力)和“巴”(灵魂)的东西的存在,人死后只要处理得当,“喀”与“巴”就能结合成魂魄,再次在原来的体内复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通过制造木乃伊的程序来保存遗体,而制作木乃伊的程序共需七十五道仪式,身体各器官必须经过特殊器材处理才能复活,身体也才会变成适合承载亡者的“喀”的容器,这个过程让死者走上欧西里斯(冥府之神)走过的路,确保他们能够迈向通往永生的道路。
接下来,亡者就要开始一段令人惊恐的旅程。他们将走过被称为“杜埃”的国度,这个国度就是冥府。这是一个充满各种恐怖景象和折磨的国度,亡者必须经历火池及毒蛇侵扰等种种危险之地,当然,不必担心,有许多的咒语可以保护你,确保你化险为夷,这些咒语都记载于一本叫《亡灵书》的书里。这本书通常会把它与木乃伊合葬一处,以便亡者在行经黑暗的国度时能使用这些咒语。
尽管如此,仍逃不脱灵魂的审判。也就是说:即便有咒语相助逃离恐怖的冥府,但仍无法逃脱最终的审判。
旅程结束后,亡者的灵魂就进入“两件事实”厅堂接受审判。首先是灵魂要接受一次检查,证明其清白后方能面对欧西里斯及其他四十二位陪审诸神的考验。审核后的亡者灵魂面临三种命运:罪大恶极者处以再死一次;一般的灵魂被送去永久服侍欧西里斯;具有美德的灵魂则可离开,得到快乐自由的永生。
冥府的审判,多少给活在尘世的人一丝慰藉,但能否抑制人的犯罪、作恶,似乎作用不大。这是因为,活人极少相信冥府的存在。
古埃及人前往亡者国度的旅程与俄尔普斯前往地府的旅程,都令我为之神往。如果真有冥府,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去的,且不管最后的审判如何。但是,就古埃及人的神话内容来看,我惟一的担忧是自己也包括其他中国人大抵是无法再回到自己的体内的。因为,我们的肉体死亡之后便被火化掉了,烧后所留下的一捧骨头灰估计是我们的灵魂难以识别的。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拥有“喀”和“巴”,并且能够结合成魂魄,也难以回到体内,并再次复活。这么一来,我们便不必寄望于来生这一说了。
但仍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灵魂在三种命运里会是哪一种?就平凡如我者这样的灵魂,我所能猜想的,大抵第一种做不到,第三种也未必做到,剩下的便只有第二种了。但永久服侍欧西里斯似乎也非我所愿。活在世间尚不愿服侍人,到了另一个世界怎么就服侍起神来了?鉴于我对一些神的认知,包括谭恩这样的神,我并不认为他们都是纯洁无暇、高尚伟大的,他们之中的许多神和人一样是令我不耻的。让我的灵魂来服侍他们,我依旧觉得难以接受。尤其是永久服侍,更难接受。
实际上,三种命运里最公平公道的还是第一种命运,它迎合了活人的心理。第三种并不可信,世间没有这等事,冥府也没有这样的好事。那是活人的一种向往,一种不曾实现的梦。至于第二种,我认为它不公平。神也没有资格让那些不好不坏者的亡灵为他们永久服侍。
对此,我想到了中国人创造的神——玉皇大帝。这个神原先也是一介凡人。他的父亲是国王净徳,母亲是王后宝月。可美中不足的是这对夫妻竟不能生育。于是宝月请来道士为她祈福,次日夜即梦见道教的太上老君(老子)来看她,手中还抱着个婴孩。结局自然是宝月怀上孕,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成了一位仁慈有道的君王,不过当他看见百姓生活得很好,人人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时,便交出王位过着修行的生活。后来在生命结束时,他晋升为神,并成为诸神的统治者——玉皇大帝。
很显然,这是中国道教鼓捣的神话。创造这样的神话不难理解,无非希望人们过着修行的生活,倘如此将有可能晋升为神。但玉皇大帝生活的天庭却悖离了修行的品性。《神话与传说》一书里写道:
玉皇大帝生活于天上的宫廷里,在一群随侍在侧的神明辅佐之下管理天上的一切事务。这些随从分别掌管天庭的特定公务部门,如此庞大的官僚体制,无论组织规模或复杂度,都和人间由皇帝率领运作的中国朝廷相类似。坐在玉皇大帝身旁的是西王母,她是天上的皇后,也是一位权力极大的女神。西王母拥有自己的宫殿,殿内以黄金打造,殿外有庭园围绕,园内的树能结出神奇的蟠桃,蟠桃需等一千年才能成熟,只要吃下成熟的蟠桃,就能获得永生不朽的生命。
由此可见,天庭与人间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富丽堂皇,一样的等级森严。所以,我对道教创造的这个神话一点好感也没有。从天庭的设置来看,活在尘世的小人物死后即使去了那里也依旧是服侍别人的命。不同只在于,那里叫神而不叫人。
突然想到一些人为什么怕死了。这些怕死的人说不定身上很有神性呢。此话怎讲?很可能他们的前世已经去过那个世界,感受过那个世界,并且了解到那个世界比人世还糟糕。如若彼世比现世还糟,留恋此世也就很当然的了。
显然地,我好像没有去过那个世界,不管天庭还是冥府;也许我去过,只是记不得了。因此,我比较地不怕死亡。原先以为玉皇大帝的天庭真是个不赖的地方,甚至幻想过去蟠桃园看一眼,即使摘不得,吃不得,饱饱眼福也好。当然,后来我的看法变了,认为西王母很自私,除了孙猴子偷吃过她的蟠桃,好像没有谁再吃过。难道她一人独享?我看有这个可能。实际上面对由黄金打造的她的宫殿,我即认为她还是个很爱享乐的女人。但这个女人却被赋予最有权力的神仙之一,当其他众神从人间返回天庭时,她会聆听他们带回来的报告。此外,她还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她能为人们带来死亡,也会将花园里的永生之桃赐予凡人。然只见世间的人们一个个死去,却不见世间有人永生不死。可见,她只给人们带来了死亡,却不曾舍得赐予凡人一枚永生之桃。然而,可悲叹的是,世上仍有许多信她的信徒,并向她祈求长命百岁,妇女们则会在婚后向她祈求婚姻美满。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无论向她祈求长寿还是向她祈求婚姻美满,好像都不怎么灵验。
既便如此,我仍旧不反对人们信神、拜神,只是我自己很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