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造”之痛

(2008-08-21 10:18:10)
标签:

旧城改造

城市改造

魂灵

蠢事

宿迁

分类: 原创

 

“改造”之痛

 

应该承认,在古城改造与整治中,传统风貌的保护与现代生活的要求,的确是一对矛盾体。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老北京城的改造到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市大改造、大扩张、大拆大建,这方面的问题与矛盾无时不强烈地凸显着。

许多有识之士,尤其是从事文物古建筑保护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有的竟痛惜得失声痛哭!他们大声疾呼着,奔走求告着,但他们的呼喊哪里抵得过那轰轰隆隆的机器声?訇然倒塌的房舍声?

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缺乏最基本的文物保护意识,无疑,是造成今日旧城改造过程中大量珍贵古建筑遭破坏的直接原因与罪魁祸首。面对历史,面对后人,有多少人将成为有罪的人啊!——尽管今天没有人能够治他们的罪!

就拿宿迁的东大街来说吧。在老宿迁人的心目中,东大街有着非常温情的记忆与怀想。某种意义上,东大街就是宿迁的文脉,宿迁的魂灵,更是宿迁的历史和宿迁的记忆。在改造这片街区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致信主要领导,呼吁手下留情。无奈,人微言轻;开发商照拆不误,不久,一片新房林立。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面,他都应该让这个城市留住记忆,因为,记忆往往就是历史。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上的事情,更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那些惨痛的无法弥补的破坏的教训,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演悲剧!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也完全可以这么说,看护好宿迁的东大街,看护好这条街道上的老房子,其实就是在看护咱们宿迁的历史,宿迁的文化与魂灵。宿迁的悠久史不应只写在纸头上,重要的是要保留实物,让真实的东西向后人传达。

当然,旧城需要改造。但改造从来不等于破坏,更不等于一拆了之。宿迁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如果连东大街这样一条老街都看护不好,那宿迁所谓古老悠久的历史岂不成了太过空洞的说教了吗?

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老街、老房子,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如今却遭到了无历史意识、无文化责任的不肖子孙的作践、蹂躏、破坏,的确令人为之心痛!为之伤悲!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老街、老房子,无论它们自身怎样地残破不堪,都是今天从他们手中建起的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新房子无可替代的!中国人过于地喜新厌旧了——殊不知,这方面的东西,永远是旧的比新的好!

这种喜新厌旧,说穿了,实际是一种缺乏文化的体现。在我们的民族记忆中,我们曾经干过蠢事——“破旧立新”的蠢事!难道我们还要再干上一次吗?——不幸得很,我们的确正在干着!整个国家,每一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城市,连乡镇这一级所在地也都在大动干戈——拆、拆、拆!

按照意大利建筑学家阿尔多·罗西的观点:一个城市的建筑,可以区分为“母体”和“标志”两大类。首者指的是那些林林总总,约占80%总量的普通建筑(主要是住宅建筑),后者指的是那些起城市标志作用的“标牌性”建筑。城市面貌和特性由二者共同决定。巴黎的经验是:“保护母体,更新标志,新旧互动,延续与创新结合。”这样的城市改造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城市改造或者扩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趋势,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挡。对于改造旧城,素来我所持有的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对旧有的城区进行改造,从而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应视为是政府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是,如何在旧城改造尤其是城市扩张中,尽可能地保留一些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或记忆性的东西,则值得我们好好地想一想,并努力加以实施的事情。这样的事情,马虎不得!大意不得!麻痹不得!需要我们慎之又慎!千万不能做那“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啊!

当然,在旧城改造或城市扩张中,最为棘手也最令人头痛的还是拆迁户的安置与经济补偿额度的问题。这也是旧城改造过程中始终面临争议甚至于对抗的问题。它所关涉到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几间房舍的问题,而是关涉到人心向背和社会安定与否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因拆迁而引发的各种事端、事件,其危害性之深,影响之广之大,实在值得我们警醒、吸取,从而引以为戒。

愿拆迁人性一些,温情一些!愿城市改造不再伴有疼痛!

 

 

二OO九年七月十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之所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